在我们学校的停车场,停得最多的是年代久远的旧车,这些旧车很多就是二手车。很多还是消费者的大学生,没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辆崭新的车。然而,在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腿的国家,身为成年人的他们,又怎么可以没有一辆车呢?于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购买一辆二手车。当然了,这些车钱也是由学生自己支付,一分钱都不问自己家里拿。即使是美国的富二代,很多也都是选择用二手车。无论选择住学校的宿舍,还是自己租房住,也不管住的这个人是多么的养尊处优,作为学生,很少有人是一个人住的,都是和同学合住,分担租房费用。大部分同学很少会留意自己装什么,随意穿着拖鞋逛校园。吃的东西也没有太多讲究,没有谁会专挑贵的吃。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没有一个人不是精打细算,以能省就省为准则的。
可以说,在美国的大学里,学生们的生活都差不多是一条水平线上的。这就是美国大学生活的一个缩影——就算某个学生的家里再富有,他们在学校的日子也过得跟普通人没两样,生怕别人说自己是靠父母、不努力的蛀虫。
就这样,很多家庭其实很富裕的美国小孩,从孩提时候开始,就期待着自己的长大。在他们还是小孩的时候,就非常讨厌他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来对待。有一次,我就听到一位三岁的小娃娃哭着向妈妈告状,说是六岁的哥哥笑话她是个小婴儿,这令她觉得很生气。在美国,如果你指责别人像一个“小婴儿”,那可真算是一句气人的话。美国人非常讨厌他人来照顾自己,他们觉得那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现。只有“小婴儿”才是最需要父母照顾的,所以当他们被人称作“小婴儿”的时候,无疑是会愤怒的。
美国的法律规定,凡是年满18岁的孩子,父母不再有义务抚养他们。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满了18岁,就要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也许你会觉得这也太狠心了,但是天底下父母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的?哪有人会舍得让自己的孩子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但是,没有经过现实的磨练,孩子们又怎能成长呢?
自小独立自主惯了的美国孩子,一旦成年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离家,开始自己的成人生活。考上大学的,收拾好大包小包的行李,自己开车去学校报到,或是一家人一起开车跨州跨省去学校报到。无论哪一种,做父母的这时候心里都明白,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都要离家去过自己的生活了。美国没有户口限制,大学毕业之后,他们喜欢去哪里工作就是去哪里,如果喜欢某个地方,就可以在那里安居乐业。但是,很多人在离家后都会选择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定居。就算有些人回到家乡了,他们也不会继续和父母一起住,而是自己买房,或者跟别人合租。
那些没兴趣考大学或者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则会早早地踏入社会,挣钱养活自己。无论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哪里,他们同样不会继续和家人一起住,也是出去自己租房。在美国,还没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大多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要靠租房生活的。等到结婚了,他们就会自主购买房子,只要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在贷款期内一般都有能力偿还购房贷款。美国人买房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一次性付清的,一般都会选择分期付款。如果这个人的信贷记录良好,有些人还可以买自己购买能力范围之外的房子,只要银行相信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还清贷款就可以了。
基本上,那些自立门户的孩子,根本不用花父母的积蓄,也不必因买不起房就和父母挤在一起住。还有,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二十多岁的人如果还不能养活自己,还要住在父母家,那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很多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失败者,再加上没有户口限制,也没有购房压力,更没有要赡养父母的义务,因此多数都会选择自己一个人生活。
我隐隐觉得,对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父母来说,这种情况真是让他们又悲又喜。一方面他们庆幸自己的孩子独立了,另一方面,他们却要和抚育了十八年的孩子说再见——这无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这种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
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授,和孩子的关系并不算太好,在孩子离家之后,他们几乎断了联系。教授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总是惦记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就是不和家人联系,消失在人海中,没有了一点消息,没有一点踪影。家人就是想去找孩子,也寻不到一点消息。现在老教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改电话号码、不搬家,免得孩子有一天回来的时候找不到他们。
父母和孩子失去联系,这样的事在美国并不少见,有很多孩子就像是做了十八年的房客一样,时间一到,说声“再见”,往后再也不和父母打照面了。看来,“常回家看看”,大概是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的吧。
不过,也不是说每个成年之后的美国孩子都会完全不管父母的生活。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他们乐于把家庭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些人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会继续和家里人一起住,或者搬到离父母家近的地方。曾经我有一个同学本来是被一间“常青藤联盟”的大学录取的,但是他奶奶身体不好,父母又快准备退休了,他也就放弃了这所大学,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都会有“啃老族”,美国也不例外。他们宁愿吃住都靠着父母,也不愿意去面对社会,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