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比较出国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恋家、喜欢安稳的我放弃了出国,选择安安心心准备高考。
高考前后,是否要报考香港地区的高校又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报名时倒无需多虑,尽量报上你喜欢的便是,因为最后是否能录取还未可知,但多一条路总没有坏处。最迷茫、纠结的时刻来自高考出成绩之后,港校已经通知可以录取,但心仪的北京大学尚未公布分数线之时。那时的我就面临这样两难的局面。
我报考的香港大学在出高考分数之后几天就告知我,我已经被录取,必须在两天之内决定是否接受录取。而与此同时,北大的分数线尚未公布,而最为恼人的是我的高考分数处在预测的分数线边缘,存在很大的落榜风险。这样一来,我不知如何是好:如果选择香港大学,那么我的档案将被提走,即使我的分数超过北大的分数线也无法被北大录取;如果放弃香港大学,那么我的资料将被删除,即使我没能考入北大,也再也没有了进入港大的机会,只能抱憾去第二志愿的大学读书。
那两天真是一种煎熬,翻来覆去地考虑的全是这件事。为了更多地了解香港大学,我几次拜访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了一年书的邻居姐姐,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听她给我介绍香港地区高校的学习、生活。我了解到,在香港地区读书首先依然是花销较国内大很多,不仅仅学费接近美国大学,而且衣食住行消费都比较高,娱乐休闲社交活动又会带来大笔开销,像我这样没有得到奖学金的人如果家里条件一般,需要慎重选择;香港地区的所有高校都是全英文授课,本地人讲的又都是粤语,因此如果想在香港过得自如,就得额外掌握英语和粤语两门语言,否则学习、生活都难以适应。
除此之外,选择香港地区的高校会遇到同选择美国大学一样的挑战。香港地区高校的教学方式更为自主,这一方面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研究成果、与人交往的能力,一方面对较为传统保守、内敛羞涩、不善言辞的同学又是一重考验;还有,有没有信心离家独自在陌生的地方照顾好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对很多研究生想出国,甚至以后想长期居住于国外的同学,港校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跳板,可以帮助我们更早更快地适应西方式的教学方式与独立的生活。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看你想要学的是什么科目。香港这个城市有其活跃、精明、现代、国际化的氛围,是否符合你想学习的专业气质?香港的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教学特色、学科优势与弱势,录取你的大学与专业,是否研究成果卓著、教学水平够高?
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我认为我想学的中文系北京大学强于香港大学,我的个性未必适合在香港谋发展,以后我也没有出国生活的打算,加上我从小到大对北京大学的憧憬与向往,并且几次分析后我认为我被北大录取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再三权衡后,我放弃了香港大学,选择等待北大的录取分数线。
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欣喜于这个我最想要的结局。我很庆幸自己当时仔细慎重地考虑后,做出了这个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虽然,即使到了现在,在听说我被香港大学录取又自动放弃后,仍然有人会摇着头发出“香港大学多好啊!你怎么不去那读书啊!”的唏嘘感叹,我的心中也会漾起丝丝惋惜的涟漪。但是我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从我的角度来讲,我选择了我爱的熊掌,有舍有得,实在没有什么遗憾。
在内地的大学、香港的大学,还是国外的大学的选择上,仔细思虑、反复权衡、谨慎决定。没有一条路是绝对的好或不好,但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惟其如此,才能收获最多的学识与成长。
高考报志愿,跟随自己的心
在高考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慎之又慎,坚决不能随波逐流、草率决定。相信在仔细考虑了多重因素之后,我们都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莘莘学子12年寒窗苦读,只为在一场考试中胜出,那就是高考。高考拼的最重要的固然是考试成绩,然而,报志愿也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如愿进入理想大学的重要一环。现在国内大学数量非常多,可选择的专业也“琳琅满目”,不禁让许多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我认为,高考报志愿,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