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在高考中,我的数学分数超过了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得了137分。虽然这个分数在班里并不是前几名,但我圆满地完成了给自己设定的“不求最好,只求不拖后腿”的目标,把这一门瘸腿科目变成了算得上自如的左膀右臂,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战胜偏科这场持久战,我胜利了。现在在北大中文系就读的我终于不用再学习令人头疼的数学了,彻底摆脱了这块心病。但是回顾自己青葱的中学岁月,还对那段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数学“死磕”的经历记忆犹新。那些公式、定理现在的我已经十有八九忘记了,但是那种奋斗的激情、不服输的劲头和父母、老师、同学在那段日子里给我的帮助与关怀,我却会一直记得,帮助我面对并努力改进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爱屋及乌,爱我及书
好书不仅仅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良师,亦是陪伴我们走过孤独岁月的良友,更是一味良药,并不苦口,却用温润如玉的文字,医治受伤的心灵。
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英文中恰好有对应的习语,是“Love me,love my dog”。而在苏格兰
、改革者塞缪尔•斯迈尔斯的美文 Companionship of Books 中,则提出:“There is more wisdom in this:Love me,love my book.”即“爱我及书显然是更为智慧的”。一个人读过多少书、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正体现了他的涵养与学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个学习知识、丰富内心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心灵在谈话,因为那是作者脑海中反复雕琢的思维的火花、在书页间闪耀,而且在时间的淘洗下会愈发震撼人心。我们通过简单的阅读,便可以收获伟大心灵独一无二的思考,洞悉难解之题的完美答案,丰富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乐事啊!
不过于我而言,读书其实并不具有“学习”这个鲜明的目的。我读书,是因为它能带给我快乐。
小时候,最开始读的书其实是漫画,可爱单纯的史努比,肥肥壮壮的加菲猫,机敏善良的米老鼠,拥有“万能口袋”的哆啦A梦……由短篇到长篇,我跟随画中的人物历经磨难、战胜困难,初步体味了读书的乐趣。然后,我开始读小说。从杨红樱的儿童小说读到名著经典,从描写中国当代的书籍读到西方古典文学……那时的我总是沉浸在人物情节中不能自拔,抱着一本书一整天都懒得动一下,走着看、坐着看、躺着看,真可谓是书不离手、“废寝忘食”。唯一郁闷的是,太过爱书的我因此二年级就戴上了一副小眼镜。
而即使是到了这个信息时代,相比于电影、电视剧,我还是喜欢读书。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在读一部非常喜欢的小说时,我在心中塑造了近乎完美的主人公形象,反复品味也不觉得乏味;于是当听到这部书翻拍为电影时,我满怀期待地走进电影院,却是失望而归。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没有一个演员可以把我心中的主角演绎到极致,总是会漏下我最欣赏的微妙的特质,破坏脑海里完美的想象,比如《茶花女》中的美人玛格丽特,再比如《暮光之城》中的爱德华。而读书,可以把紧凑的情节按照自己的进度细细品味,将多面的人物按照自己的意愿慢慢塑造,比直接观看将导演的意志呈现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多了一层属于自己的独特享受。因此我现在依然坚持的是,在看改编电影之前,如果有条件,就一定要先看原著。
除了读中文书,我还很爱读英文原版书。古典名著的语言太过晦涩,于是就从畅销小说读起。读的第一部便是 Twilight (《暮光之城》)。最开始读的时候,我是买了中文翻译本的。但是苦于这本书翻译的实在是难以令我满意,一个简单的“my love”竟然翻译成了“我爱”,读来意境全无。于是我一狠心,找来一本原版书,尝试着读了起来。本来担心以我高中一年级的英语水平,读起来会有困难,但很快,我便习惯了满篇的英文,沉浸到了内容中,开始神秘的吸血鬼之旅。这部书的第一本读完,我发觉已经爱上了那种感觉,便迫不及待地找来了第二本,接着第三本、第四本……最后一本书,也是最厚的一本,我硬生生地熬到凌晨四点,马不停蹄地一口气将它看完了。那以后,我便时不时地找英文小说来看,享受不同语言表达出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虽然我看书并不带有功利的心情,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收获却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的语文,因为基础很好,一向不需要费太多心思去补习、提升,一直是强势科目,令很多同学头痛的作文,于我而言不仅不是拦路虎,而是帮我提总分的一员猛将。这都要得益于我从小读了大量的书。而我的英文呢,通过读原版书,阅读能力突飞猛进,不仅速度加快了,准确度也提高了,因为早已习惯西方的思维模式,可以很好地进入文章营造的情景中。
这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为读了很多的书,我在学习上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得到较满意的成绩,因而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就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即使到了高三,当其他同学将时间砸在做英语的阅读练习题时,我却抱着一本本课外书读得津津有味,最后还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瞧,学习娱乐兼顾之法,非读书莫属!
看过一句话: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是为自己营造了暂时躲避生命中磨难的避风港。我再同意不过。悲伤失落、徘徊怅惘时,读读书中振奋人心的语句,可以重新拾起勇气;读读书中人物坚强的性格,可以反省自身;读读书中悲惨的故事,可以更加知足,更懂得珍惜,找回生命中的美好。
在我心中,好书不仅仅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良师,亦是陪伴我们走过孤独岁月的良友,更是一味良药,并不苦口,却用温润如玉的文字,医治受伤的心灵。
因此我要说,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捧起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在氤氲的书香中开始心灵的旅途,在这个只属于你的世界里,找寻令人颤抖的共鸣吧。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心灵的广度,像三毛所说的那样“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文理分科——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
选择文理科,最重要的不是看哪个有普遍认为的更好的就业前景、更广的选择范围,而是应该看重你的爱好是什么,你的热情在哪里。
高一升高二之时,我面临着一个决定我未来人生走向的重大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和很多处在这个阶段的同学一样,我经历了内心的纠结与矛盾,才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