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的本质就是经营一个组织,经营组织的关键是经营人心。当管理变成一种模式的时候,就可以批量地培养管理人才。
“各位老板,我们都说我们在经营企业,那请问企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经常在课堂上问企业家的问题:企业到底是什么?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弄清楚,何谈有效管理?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地做着很多事情,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做什么。如果一个人连一件事情的本质都没有搞清楚,那么他纵然拥有诸多经验,也无法真正找到规律,实现能力的提升,就更不用谈不断进步了。其实,会做一件事和做懂一件事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人虽然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20年,称得上经验丰富,但其实不过是把第一年再重复19遍而已。
经营企业也是一项高难度、高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要洞穿事务的本质才能找准规律,从容应对。管理有问题,企业不停出问题是正常现象,只有掌握本质才能临危不乱,有效解决。就像普通人一旦身体不舒服,就会恐慌、焦虑,病急乱投医,而对医生来说,他知道一切病痛的根源和人体运行的规律有关,自然不会慌乱。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千奇百怪的现象、错综复杂的局面,管理者只有掌握本质,才能洞悉真相,剥丝抽茧,有效解决问题。
不管是老板还是经理人,都在经营企业,经营企业首先要搞清楚企业的本质。
实际上,企业的本质就是一个组织。
什么叫组织?简单地说,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凑在一起就构成一个组织。军队是一个组织、政府是一个组织、政党是一个组织、宗教是一个组织,企业也是一个组织,所以管理企业本质上是在管理一个组织,只不过每一个组织的目标任务不一样而已。比如军队的任务是什么?打仗。那企业的任务是什么?创造价值、获取利润、赚钱。企业不管从属于什么行业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组织,是由一群人构成的,而经营一个企业其实本质上就是在经营一个组织。
事实上,对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而言,产品是可以换的,战略是会变的,甚至愿景、使命都可以调整。大家看企业的发展历史就很清楚了,比如:格兰仕最早是做什么的?做羽绒服的,现在却做起了微波炉;诺基亚以前是做木材的,现在却做起了手机;GE以前是做电灯泡的,现在却做起了航空发动机。所以产品会变,战略也会变,甚至愿景、使命也会变。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企业的战略、产品等可能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只要组织里的这一群人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全力以赴地去投入奋斗,那么它一定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世界上很多组织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无数代领导人的更替,经历了不同形态的社会变革与动荡,经历了不断的战略调整以适应环境,但依然长存并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难道不值得我们的企业家去借鉴吗?
请不要再以行业、产品特殊作为借口!请用经营组织的眼光去看待企业管理。企业是一群人做出来的,行业、产品只是载体、形式和工具,人和组织才是管理的焦点,如何吸纳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如何凝聚人、团结队伍,如何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何实现组织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如何提拔领导人才,实现组织的有序更替……这些才是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思考的。
经营企业本质上是在经营一个组织。
而经营组织的关键是经营人心。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管理一个组织,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人心。了解人、认识人,你将无所不能。只有让员工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他才能将全部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当一个人心不在焉时,即使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创造不出成绩,对组织来说,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真正的激励,一定是走进员工内心的;
真正的感动,一定是发自员工内心的;
真正的沟通,一定是直达员工内心的;
真正的管理,一定是从心开始的……
在人心的背后,是对人性的透彻了解。人性的善与恶,争论了几千年,还是没答案,但我们都清楚,人性是善与恶的结合体,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人性是很难改变的,自从有人类以来,人性的特质一直没有什么明显改变,历史上一些企图改造人性的努力也基本以失败告终。
人都有人性,人性不可改变,人性善恶皆有,失败者违背人性,空想者试图改变人性,失意者只会抱怨人性,智慧者懂得善用人性。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被官府无端关进了监狱,春耕的时候妻子来信:“怎么办呀?我一个人没有力气犁地,如果不及时犁地就不能播种,到秋天就没有收成!”
丈夫看后回信:“别担心,我们家的田里埋有我祖传的金元宝,等我出来后我们不会饿死的,放心吧。”
过了几天,妻子又来了一封信:“好奇怪,昨天来了一群衙役,在我们家的田里刨地三尺,全部翻了个遍。”
丈夫回信:“现在你可以播种了!”
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要多去了解人性,学会善用人性,当一个人把人性了解透彻了,管理起人来就会运用自如了。当然,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管理者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人性了解透彻了,对世间发生的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懂、看得透、看得开,会少了许多的抱怨,多一份宽容和接纳,高一层格局和胸怀。
经营者如何提升对人性的了解呢?
过去中国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制,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纯工科化的教育思维导致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很多人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在与人合作、沟通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障碍,因而现代企业界普遍存在管理者缺乏领导力的现象。
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技能,85%取决于人际关系。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强调团队合作的时代,缺乏对人的感受、理解、同理心,会成为人际沟通合作的障碍,甚至会变成事业发展的拦路石。现今社会的文化导向过于强调自我,天天喊“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我个性!”“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导致很多年轻人沉迷于自我的世界,缺乏社群融入能力,轻则事业中不能提升,重则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因此请每一个有志于走向管理岗位的人警惕。
提升人文素养,加强对人性的体察,是当今中国企业经营者迫切的需要。而比较有效的提升途径就是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为这些经典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因其里面包含了深刻的人性进而能引起共鸣;同时多学习一些历史,读历史其实就是读人物,从历史中看到人性;还有就是可以学习哲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决策能力;最后就是多关注社会民情,了解当下的社会动态。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管理者的素养,越到高层管理这些基本功的作用就越明显,差距也就在这些地方体现出来,就像打地基一样的,一开始看不出差别,楼层越往上盖,地基深度的差别就越能体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