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尾声
-
儒林小学的火炉生起的时候,是十一月十日,比规定的生火日提前了五天。
可是,儒林小学的生源流失得仅剩下13个娃娃了,这让张寒儒寝食不安又提心吊胆。按照上面的有关规定,一个乡村小学如果少于七名学生的话,那这所小学将被撤消或被合并。张寒儒知道,流失的学生全部到了李庄中心小学,是中心小学的李晓才在故意同他争夺生源,他想择日到镇上去,他要找到他昔日的学生如今的李庄中心小学校长的李晓才,推心置腹地谈一次话;他得抽时间到镇上去,无论如何要找到他昔日的同事如今的镇教办主任钱明复,他要和他坦诚布公地谈一次话;从学生的实际考虑,从百姓的利益考虑,从儒林小学的前景考虑,从一个教员的职业道德考虑……他必须面对他们,无论是冷脸和笑脸,无论是鲜花和荆棘。
天空罩了许多乌云,有冷风嗖嗖地刮起来,有风吹云就会散的。
又是周一,又是升旗的日子,天很冷,风很急,云却一点点散去,天空露出一角新鲜的青白来。
学生张小斌拉起了绳子,在录音机播放的《国歌》响起来的时候,一面鲜艳的国旗慢慢升起来,在风中猎猎飘动。
旗下,是一面空旷的院落,还有院落里恭敬站着的十三个学生和两个老师还有一个工友。
当沉雄的国歌奏响完毕时,师生一起唱起了儒林小学的校歌,歌声从小学飞出去,在乡村的上空久久飘荡——
太岳山下,黄鹿泉旁,
座落着我们美丽的张庄。
树木葱郁,泉水流淌,
村心点缀着儒林学堂。
品读论语诵颂诗经,
师生共尝菜根香。
清风弹奏唐诗旋律,
泉水伴和宋词吟唱。
莘莘学子,
做蓝天下的一棵白杨。
先贤故里,教化之乡,
悠久土地上萌发着希望。
崇德厚学,彰显个性,
优美的人文传承弘扬。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古今中外在这里联网。
把视野投放在五洲四海,
让想象乘坐神六飞翔。
时代少年,
做太岳大山的一道脊梁。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