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朱棣顺利地登基了,众人纷纷拥护,论功行赏的时候,大家更是积极。亲眼目睹朱棣做上皇帝,李小白感觉很崩溃,他没有想过会亲身见证朱棣登基的整个过程。这个江山风雨飘摇,这个天下经历了朱氏叔侄之战后显得有些憔悴了。在大殿上大家积极拥护朱棣,分封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假面孔,看得李小白都快呕吐了。
李小白被朱棣封为“国师”,“国师”这个词李小白在电视剧里面见过无数次,他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成为国师,后来想想,电视剧里面的那些国师都是祸国殃民的反派人物,不是精通各种邪术就是一心想谋朝篡位。
这一天朱棣顺顺利利地做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
这一天跟着朱棣出生入死的人都获得了分封赏赐。
乾清宫是一个不干净的地方,进出这里的人都不会太干净,这里是一个名利场,进来了就出不去。李小白感到很失落,或许他不该提示朱棣放火烧死建文帝,也不该同意朱棣六月十七号是个好日子,他觉得自己有些多管闲事了。
看到了满朝肮脏的嘴脸之后,李小白不想待在这个朝代了。
晚上皇宫大开庆功宴,文武百官都来了,烟花爆竹,锣鼓喧天,都是为了迎接新的皇帝,然而建文帝也才死了几天,真是够凄凉。那些人不久前还在建文帝面前高呼万岁,但是现在有谁在挂念建文帝呢,这个刚刚被烧死几天的前任皇上。
不说建文帝了,就是早上朱棣登基时候在大殿前和朱棣一番争论、并且大吵大闹书写“燕贼篡位”的方孝孺也不会有人记得了。李小白身为“国师”,在这一场酒宴里面,他深刻地感觉到这个朝代的无聊,颇有些寂寞。宫廷里面的人为什么一个个都那么虚伪呢?就连朱棣也显得有些面目可憎了。群臣狂饮,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萎靡的气息不停地围着紫禁城环绕,像极了一双扼住命运的手,狠狠地掐住这个朝代,这个朝代似乎就要窒息而死。
李小白心里面不以为然,但是自己穿越过来了,总要干点儿什么事情吧!他对这段历史说不上很清楚,但是多少也知道个大概,他心里盘算着,既然穿越了总不能白来了。
朱棣登基,天下大赦,普天同庆。然而在牢中,建文帝的旧臣却是恨得咬牙切齿,一个个悲愤到欲以头撞墙以牙断舌。方孝孺、景清、齐泰、黄子澄、练子宁、胡闰、陈迪等人一个个捶胸顿足,悲声痛哭,大呼燕贼不得好死。
“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我们这些人只忠于陛下,燕贼造反,天下都给他糟蹋了,大明的江山、大明的明文法令都给他践踏了。听他们说皇上已经自焚了,唉,他怎么就这么傻呢?他完全可以先逃出皇宫,待他日东山再起,只要他不死,燕贼这个皇帝便名不正言不顺,我倒要看看他还能当多久。当初削藩,大家都有份,燕贼他只怕骨子里面已经恨透了我们,我们注定要和燕贼抵抗到底、誓死不从,他若要杀我们,我们赴死就是。我跟你们说,你谁要是归顺,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他!”黄子澄此时双泪齐下,看着眼前这一帮曾经和自己一同服侍建文帝的旧臣,他高呼着。他倒也有些骨气,说的话慷慨激昂,狱中旧臣无一不为之佩服,心里都坚定了共赴黄泉的意志。
“燕贼还要老夫帮他写诏书,老夫是何德何能呢?老夫生是陛下的臣子,死了也是陛下的臣子,燕贼逆天而行,他不会有好下场的。”方孝孺说。
“方大人朝中大骂燕贼,勇气可嘉,我辈自当效仿。”陈迪说道。
“生平只怕对不起天地良心,小小的燕贼,能奈我何?”齐泰笑道。
听到齐泰这么一说,大家破涕为笑,一声声的苦笑让整个牢狱如同地狱般。大家披头散发,一个个痛陈心事,又哭又笑,有些人惦记建文帝,有些人惦记家里老小,有些则在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你一言我一语,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完了有人大笑不已,有人大哭不已。他们都知道,现在不说说话,只怕不久人头落地便再也说不成了。
“我现在最恨自己什么,方大人,齐大人,诸位大人,你们知道吗?”黄子澄笑问大家。大家都一一摇头,黄子澄叹了一口气,说:“为了保住我大明江山,为了保护皇上,我们劝说皇上削藩,各路藩王对太祖传皇位的时候传孙不传子有着很大意见,一个个觊觎皇位已久,他们都暗中招兵买马增强自己的实力。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行削藩,总有一天藩王实力强大了,他们都会造反。唉,想想,七国之争、八王之乱,到时候大明江山面临的便是山河破碎,百姓苦、江山毁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只能说服皇上进行削藩。然而,周王、齐王、湘王等王已被削掉,眼看就差这燕王了,燕王他装疯卖傻企图蒙骗皇上不要除掉他,唉!想来真是怨恨自己,六月太祖祭日的时候,这个燕王实在狡猾,他没有亲自来给太祖上香,而是派了高炽和高煦等几个儿子代替他给太祖上香,燕贼的心思大家都明白,齐大人当时建议将燕贼派来的三个儿子扣住以逼燕贼就范,当时我感觉有些打草惊蛇,并没有支持齐大人,如今想想,燕贼造反之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果我支持齐大人的建议,用燕贼的儿子逼燕贼,恐怕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
“黄大人,事情到了现在,只怪咱们都没有好好想想,你现在自责有什么用呢?”齐泰说着。
黄子澄说:“也是,我们都是皇上的得力干将,燕贼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大家,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我对于死已经无所谓了,我也盼着自己可以早日随皇上而去。”
“死就死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胡闰昂首吟道。
“这个天下已经变了,但是我们的心不变。”练子宁说道。
眼看大难临头了,这几个建文帝时期的重臣故作镇定,其实他们心里慌乱不已。是死是活呢?朱棣又要怎么样对待他们呢?要杀要剐他们无所谓了,但如果朱棣招降他们,他们该何去何从呢?心里黯然之际,有些人已经想着投靠夺得天下的朱棣,有些已经抱着一死的心来等待下一个黎明。
他们议论纷纷之际,李小白正好站在牢门之外,听着这些前朝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阐述自己的心声,他心里感觉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有骨气,多是燕赵之士,心里诸多感慨,成王败寇,这个道理谁都懂。这一次朱棣叫他来劝劝这些傲骨之人,这些都是有才华的人,死了可惜,能劝一个算一个了。
但是李小白刚刚来到这里,里面的议论已经让他却步,这些人他该怎么劝呢?回顾历史书,这些人都将会遭到朱棣的残酷杀害,同时还牵涉到他们的族亲。李小白不忍心再想下去,这些人现在还活生生地在自己耳边谈天论地,倾诉自己的忠心义胆,只怕转眼就要给这飘摇的江山画上血淋淋的浓浓的一笔。
李小白心里对他们敬畏有加,他希望自己可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穿越之后,李小白对自己这个叫“姚广孝”的身体没啥好感,他看到朱棣继位,一群不满朱棣的人要被杀了,很不忍心。他穿越而来,能改变这一段流血的历史吗?他对这段历史厌恶不已,太残暴了,他要救这些人,他要改变这段历史。
“燕贼得势,都怪他身边那妖僧。”方孝孺突然说到这个,李小白心里颤了一下。
“这个姚广孝也不是一般人,才华不输于我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他说他最想做的人便是前朝的刘秉忠,这一刻他肯定很得意,他做到了。燕贼敢造反,多半是因为这个和尚,妖僧乱世,实在乃我朝之悲哀,你们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对我朝的惩罚呢?”黄子澄说。
“这个和尚野心勃勃,令我大恨之。”陈迪说。
“不错,燕贼身边若无此妖僧,他能胜得了我们吗?若无此僧,燕贼只怕连造反的心都没有,与其说燕贼可恶,还不如说这和尚可恶,我们怨恨燕贼,其实最该扒皮抽筋了的正是那个妖僧,最该恨的也是那妖僧。你们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练子宁说道。
“要是我不死,我一定亲手宰了那和尚!”胡闰大骂。
“胡大人,别说你了,我也有此心。妖僧乱世,我们这些人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化为厉鬼将那妖僧给铲除,我大明江山只怕要毁在这个妖僧的手里面了,朱家皇室也要由这个妖僧摆布了吗?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难,难,难啊!”方孝孺说完,大家都跟着叹气。
谈到姚广孝的时候,这群重臣的恨比起谈朱棣的时候还大还严重,他们似乎一致认为朱棣之所以获胜、建文帝之所以溃败,都是因为姚广孝。他们都觉得若无姚广孝,只怕这一次的战争就免了,朱棣甚至会乖乖地接受削藩政策。
谈到姚广孝的时候,前朝重臣一个个怒火中烧,都道妖僧乱世。李小白在牢门外面听着他们说的话,感到实在好笑,姚广孝有那么大的力量吗?这个姚广孝到底是什么人呢?按照他们的说法,姚广孝确实不一般,难怪朱棣和袁珙都对他敬畏三分,原来朱棣能称帝都是拜姚广孝所赐。这一切都是姚广孝暗中操作吗?姚广孝他竟然能操作这一场战争,看来真是一个神人了。
听着他们的谈论,李小白叹了一口气走到牢门面前。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