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请乐观看待孩子

  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别人给予孩子什么样糟糕的评价,只要父母相信孩子,那么孩子就有转变的机会。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为自己活,也为父母活。当然,不要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所谓为父母活,是孩子对父母的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能成为孩子奋斗下去的动力。

  别看我爸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却特喜欢看书,他看的书很杂,有《毛泽东选集》、《牛虻》等,也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我妈去世以后,虽然村里人对我都会多一分呵护,但也有不懂事的孩童,常跟在我后面喊:“没娘教的,没娘教的。”

  开始,我是拼命追打这些人,但有一些男孩子,我根本就打不过,反而被他们打。回家后,我就会向爸爸大哭大闹,让他把我妈找回来。

  现在想来,我这样无理取闹肯定让爸爸特别难受,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爸爸好像并没有多沮丧。我只记得他当时跟我说的一句话:“你看那黄蓉,也是没娘教的,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

  我不知道黄蓉是谁,我爸爸就给我讲述《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听得我如痴如醉。听得着迷时,有时就会把自己想象成黄蓉。

  有一次我爸爸给我讲完故事,我不由自主地问他:“你看我像黄蓉吗?”问完之后,我就后悔了,黄蓉是多么机灵、美丽的人啊,世界上能有几个?我怎么能跟她比呢?

  但是,我爸爸仔细看了看我,然后飞快地跑到外面,拿来一根光溜溜的小木棍,递给我说:“嗯,还真像,再拿上这根‘打狗棒’,就更像了。我看,以后还有谁敢欺负你!”

  我拿着那根“打狗棒”,觉得特别开心,就在地上乱舞起来。

  那之后,虽然还是会有人说我,但我却再也不会那么难过了。

  当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积极看待这件事情,并能从孩子身上发现别人没有的优秀之处,哪怕是从他人身上转移来的优点,对孩子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小百合是我们村最美的姑娘,她性格有点狂野,说话也口无遮拦,尤其在和妈妈说话时,更是肆无忌惮。因此,小百合和妈妈的关系特别差。

  我经常听小百合对妈妈说:“我知道你最讨厌我,你最疼金菊。同样都是你的女儿,你咋就不能同样疼呢?我哪儿得罪你了,让你这么讨厌我?”



  有时候,旁人也会劝小百合:“百合啊,这事自始至终我都在旁边看着呢,我没发现你妈妈讨厌你啊?你做错了,你妈妈批评你,这是为了你好啊!”

  的确,我遇到小百合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也发现,小百合妈妈没有多么大的错误,只是在教训小百合的时候,有些词用得比较重——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感觉。

  但后来,我听我三姑说,小百合的妈妈的确有点不喜欢小百合,因为小百合的模样、性格都极像奶奶,而小百合妈妈和奶奶之间的关系特别不好。

  听完这话之后,再看小百合和妈妈的冲突,我就有了新的感觉。比如,小百合穿着新衣服在地里玩,金菊也穿着新衣服在那里玩。但是小百合妈妈却光教训小百合,而不说金菊一个字。

  当小百合问妈妈,为什么不教训金菊时,妈妈说:“你是姐姐,你就应该做得好。妹妹不懂事,因为她小,你是姐姐,怎么也不懂事呢?”

  这话听着特别有道理,可是我想,如果我是小百合,心里也会感觉不平衡吧。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孩子的某些言行产生厌恶心理。有这种心理,不管教育内容看起来多么正确,实质都是错的。因为孩子更关注情感,他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排斥。

  有一次我出门坐地铁,由于不是高峰期,车上人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人没有位子。

  列车进入某站,车门打开后,一对母子进来了。孩子大约十岁的样子,很活泼,一个箭步就蹿了进来。

  这时,座位上有个小伙子,忽然发现自己到站了,着急忙慌地站起来就往门外跑。那个孩子看到有个座位空了下来,马上就朝那个方向跑。

  但那个座位前有一个姑娘,小伙子站起来后,姑娘就顺势坐了下去。此时,小男孩也跑过来了,他把手撑在座位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姑娘。

  姑娘吓了一跳,也看了他一眼,然后猛然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从门口走过来,大概也是刚上车的。她马上站起来,说:“大妈,您来坐这。”

  老人感谢着走过来,可小男孩已经一屁股坐在了上面。老人笑了,没说话,站在一边。姑娘气哼哼地看着小男孩。

  小男孩的妈妈这时看不过去了,喊道:“你怎么那么没礼貌?你小小年纪的,站一会儿怕什么?”

  小男孩这才不情愿地站起来。我以为男孩的妈妈肯定要长篇大论教训孩子了,谁知她只是在孩子耳边说了一句:“好儿子,能给老奶奶让座,很不错哦。”

  小男孩得意地笑了。

  我想,这个男孩这一次就学会了给别人让座。

  当孩子因没有是非观念而做错事时,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而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要孩子能选择对的,就要不吝夸赞,这能强化孩子对是非观念的认识。

  蒙老师心语

  无论在孩子身上发生什么事情,错误的事,失败的事,自己不喜欢的言行,或者被众人不看好的言行,父母都不要过度责备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不懂是非,或者能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父母要有耐心,要能乐观看待孩子的一切,给予孩子指导,对孩子表达自己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