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英美的第二份和约
-
独立战争的失败让英国政府不得不再一次与北美殖民地进行和谈,并且与之签订了《巴黎和约》。这份合约是英国妥协的产物,但是其中也为美利坚的诞生设下了陷阱。尽管如此,美利坚合众国还是在艰难的环境下诞生了,这不仅对美洲大陆,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刚成立的美利坚合众政府采取的不是今天的联邦制,而是邦联制,一方面当时各个殖民地的统一条件还不具备,所以相对松散的邦联更符合当时的国情。
不管政治形式如何,民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对原殖民地移民来说都是一件幸事,随着民主的传播,社会情况也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土地的重要性在战后也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贸易的繁荣给北美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隐患。随着时间的推进,北美大陆的居民渐渐从殖民地居民逐渐转变成了美国人,属于美国的文明也在悄然声息地形成。
1781年,英国在约克敦战役中失败的消息传回英国国内,由诺斯领导的政府变成了众矢之的,人们认为是诺斯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得英国失去了北美大陆。翌年三月,诺斯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议会提出“不信任动议”而辞职的首相。新上任的罗金厄姆组成新内阁后,宣布停止与美国的战争。
只身在巴黎的富兰克林于1782年代表美国与递出“橄榄枝”的英国和谈,他在条约中向英国索要加拿大,以此作为美国独立与停止战争的条件。英政府很快否决了他的提议,和谈也因此停滞。依靠美法联盟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美国早在1779年2月的大陆会议中就关于独立、划定边界、英国撤兵等问题派出5名代表与英国和谈。由于当时的美国迫切需要法国的“理解和同意”,和谈最后无疾而终。
1782年6月,出使西班牙的约翰•杰伊来到巴黎加入和谈队伍中。他带来了法国可能偏袒西班牙的消息,并指出摆脱法国的时刻已经到来。约翰•杰伊建议在和谈过程中抛开美法关系,单独与英国谈判。他的提议与英国不谋而合。
英国代表理查德•奥斯瓦德于1782年9月提出了预备性和平草案,经过1天的紧张商谈后,英美双方初步达成协约,以此草案作为和谈的条件。同年10月26日参与过初次谈判的约翰•亚当斯和亨利•劳伦斯抵达巴黎,美国和谈代表团依然由富兰克林主导,他无视国内提出的听从法国的要求,经过代表团内部商讨后决定脱离法国单独与英国谈判。
1782年11月30日,两国就美国独立等问题达成和议并签订了和平草约。草约中,富兰克林并没有实现获取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地区的计划。英国做出了让步,承认美国13州独立自由,放弃其对美国的统治和领土主权的一切要求,还允许美国在纽芬兰和新斯科舍海域捕鱼。条约中明确确认了美国的疆域: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抵佛罗里达北部。除此之外,英国还同意把应偿还给两国债权人的全部债务当做有效债务等。翌年9月3日,《英美和约》正式于巴黎附近的凡尔赛签字换文。
一方面英国在合约中做出了有利于美国的让步,另一方面英国也为美国埋设陷阱。在边境设定上,英国并没有屈从西班牙和法国将美国限制在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的地区,而是将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划归为美国,这就造成了美国管理上的困难。英国的让步实属无奈之举,武力镇压美国的道路已经随着战争的失败宣告落空,外交上处于孤立境地的英国更寻找不到有力的盟友,再加上英国国内民众对于和平的向往,使得当时新上任的内阁抱以期待得到美国谅解的态度。英国的做法成功地离间了法、美关系,同时缓和了紧张的英美关系。
英美《巴黎和约》的签署对于同样参战的法国而言,不失为一个沉重的打击。战败的英国虽然蒙受了巨大的战争损伤,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额财富很快就弥补了这一缺漏。而在七年战争中元气大伤的法国则没有那么幸运,巨额的军费支出并没有在战后的合约中得以弥补。自1784年起,法国财政就陷入了危机之中。
整场战争的获胜者正是顺利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美国,它成为了真正的赢家。美国不仅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也获得了大量赔偿,奠定了跻身大国之林的基础。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