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莱克星顿的枪声

  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将北美大陆居民独立的激情点燃。战争初期,英国和北美大陆军的实力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经过几场战斗,大陆军节节败退。为了能够让分散的殖民地起义势力凝结成一股团体力量,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这次会议有效地使大陆军形成一个规模性的军队,并且获得了法国等国的支持,逐渐将起义不利的局面扭转。随后,大陆军乘胜追击,将战火从北方延伸到了南方,最后在约克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这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于是,“自由之子社”、“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事件不断发生。其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激怒了英国政府。
  
  在各个殖民地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正式向英国政府挑战后,驻守在殖民地的英军吊起了自己的神经,争分夺秒地集结物资,加强军事训练,与此同时殖民地的民兵也在争分夺秒地做着战斗的准备。双方这种剑拔弩张的对峙情势在马萨诸塞最为严峻。在这里,托马斯•盖奇,马萨诸塞总督兼驻殖民地英军总司令,亲自率兵坐镇波士顿,监督工事,训练士兵,为了获取情报,他还安排了间谍负责收集殖民地当地的情报。


  
  这一天,也就是1775年4月18日,盖奇接到情报说一批殖民地民兵正在往康科德(距离波士顿20英里的一个小镇)集结,那里储备着数量可观的火药和军需品。这让盖奇心中不由一紧,思忖片刻,他下令派兵摧毁这个军火基地,逮捕殖民地塞缪尔•亚当斯等反抗运动领袖也被提上了议程。
  
  可是不巧的是,这个情报被一个叫保罗•里维尔的银匠,同时也是北美争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成员之一探得。1775年4月18日晚上,保罗•里维尔快马飞奔到康科德,告诉那里的民兵,盖奇要带兵搜缴军火基地、逮捕爱过将领了。得知此事后,康科德的民兵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合起来,埋伏在通往康科德的公路两旁,准备打一场漂亮的伏击。
  
  4月19日凌晨,指挥官约翰•皮特凯恩率领的英国士兵到达莱克星顿地区,与当地民兵发生了遭遇战。两军短兵相接中,一声枪响不知从哪传了过来,接着,双方开火。由于民兵数量远远少于英军,10死8伤后被迫撤退。
  
  莱克星顿遭遇战后,英军继续前进来到康科德,在那里他们销毁了一部分民兵征集的军火后开始撤退,但归途上遭到民兵的沿路伏击。一路上,从附近村庄赶来的数千民兵躲在岩石、树林、灌木丛、房屋后面,对准醒目的英军开枪射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致使英军最后只得狼狈不堪地退回到波士顿,至此,英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240人之多。

  
  之后不久,成千上万的民兵从新英格兰各地陆续开来,不到一个星期,就把波士顿团团包围了。
  
  1775年6月中旬,约翰•帕高英、威廉•豪、亨利•克林顿三名英国少将率领数千名英军赶来,支援困守于波士顿的英军。得到这个消息后,盖奇和爱国民兵做出了不同的反映:盖奇准备给围攻他们的民兵一点厉害瞧瞧;而民兵们则在波士顿北面的布里德山聚集,希望阻止波士顿的英军与增援的英军会合。
  
  6月17日下午,威廉•豪将军抱着攻占布里德山的企图,率领2200名英军向民兵们发起了攻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英军经过三次进攻,最后占领了布里德山阵地,当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这场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规模不算大的战役,虽然最后以形式上的失败告终,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后来人们称赞莱克星顿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摇篮,还在它的镇中心树立了一座民兵铜像。民兵手握步枪,脸上是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表情,在它的身边一座石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吧。”这一声呼喊,连同那阵阵枪声,迅速传遍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自此,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火燃遍了北美的土地。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