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前言
-
前言
我想每个人都会不止一次的思量,人生的长度和宽度该如何延伸?
比起日月星辰的永恒,人生短暂得如同起伏的尘埃。但是人们每天还都在忙忙碌碌,为生存的一片天地庸庸碌碌,不肯停歇。
其实人生短暂,生命终结的判决随时随地可以下达,谁都不知道属于自己的终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其实人生又很漫长,幼时懵懂,少时张狂,中年过得恣睢匆忙,到日渐苍老,力不从心的时候,纵观自己的一生,又感叹那些岁月虚度,恨不能重来一次青春。
佛家说得好,人生的长度,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生命的精髓都在这瞬间体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当下的一瞬间心安,人生便可享受这一瞬间的宁静,和风和雨,和月和影。思维无限,便没有山可阻挡视线,也没有外物可以牵绊内心,人生的宽度,就是如此拓展的。
常常有看不开的人,说自己愚钝。其实,又何必执著于自己的内心。这世界如此之大,任是谁都无法尽收眼底。内心也是这样,越是执著,便越狭窄。把一切都放开了去,反倒可以还自己一个清静自在。
这世间最集中的痛,莫过于医院病榻上那些无法操控身体的病人。而试想一下,对身体无能为力是一种痛,那么,无法操纵自己内心的人,空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岂不是更悲哀?身不在,心在,是一种境界;而身在心不在,便只能是一个符号,终止生命的符号。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人的一颗心,可生欢喜,可生障碍,可生万千烦恼。纷扰的人世,不再有人甘于平淡,不再珍惜拥有,不再感激生活的恩赐。在对物欲的追求中,岁月好似丰盈,但心灵却日渐贫瘠。
当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那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宁静安详,却蕴含了对生命最真的体悟。于是佛祖把衣钵相传与他。面对纷繁人世,最好的心态,莫过于此,纯净无染,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却能永恒长久。
星云大师说:“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两个字:看破。
看破功名,看破利禄,看破是非成败,看破得到与失去。看得破,人心便可安宁,可清净,可回归最深处的本真。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此世界可安好,心可以开出洁白的莲花来。
如此,参透人生,便是禅意所在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