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第二方面,坐有坐相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讲究举止,这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部分。或许有人认为小题大做,不就是坐着喝酒吃饭吗,别站着别趴着别走动便成了,哪来的那么多穷讲究。非也,非也,细微之处见精神,人与人修养的区别往往表现在细节,坐没坐相哪成?至于怎么个坐法,古代礼仪那套规程,没必要完全落实在当代酒场,但起码要注意几点大的事项。
第一,上身挺直,保持标准的坐姿。挺直绝非正襟危坐,好像受训听课读圣书;也没必要学仪仗队员,腰板挺直得有些板。有些酒场礼仪书并没提具体要求,我以为挺直应舒展放松,给人神清气爽的样子,显得对酒场非常重视。挺直到什么程度,笼统地讲,背部靠到椅背,两脚轻松放地,腹部与桌子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不弯腰驼背,不把双腿向前伸直;不要瘫坐在椅子里,好像坐躺椅一样;不要故弄玄虚,搞与众不同的动作,盘腿坐在椅子里。
第二,维持头部高度,配合上身挺直的姿势。尤其脖子要顺其自然,既不缩脖显得太猥琐,也别拔脖朝天像呆鹅。喝酒时应端杯找嘴,头部尽量别动,饮酒瞬间略微前倾后仰,切忌大摇大晃。当然,这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定动作,只是教给读者最标准的动作,酒精在胸中激情燃烧时,许多讲究便成了空话。但举止,必须有个基本的界定。比如为方便夹菜,必要时或随意处,上半身可略前倾,让食找口,而不是屈头找食,更不要低头趴在桌上埋头紧吃,容易让外人看不起。
第三,双手要规规矩矩地靠在桌边,禁止乱挥乱动。之所以对双手提出要求,是因为酒场上有的人习惯大声大语,同时手舞足蹈乱比画,以为酒场就是他一个人的世界。这要在熟人场合还好应对,如果坐到正式场合,恐怕要失分,甚至会引发众怒,成为酒场牺牲品。酒场上最好少些小动作,收拢自己的双手,尤其提醒女士们不能搔首弄姿,显得轻浮不自重。当然男士们也要注意,别撑开手肘放在桌上,挤占邻居的空间,向外扩大地盘。再就是,把手放在邻座的椅背上,也是不礼貌的动作。如果一只手用筷或占着,闲着的手不能垂在桌下,手腕应轻靠在桌边。
第四,脚在最底处要稳住形,切忌搞些小动作。有人以为双脚放在桌下无人知,就放松对脚的管理,这种认识绝对错误。只要用歪脚,照样必被捉,窘境会更难看。对脚的要求体现在三个重点方面,一要保持两脚平行距离,不要采取两脚交叉的姿势;二要稳住脚部,不要成心抖脚;三要保持脚的隐蔽性,切不可把鞋脱掉磨脚玩,弄得周边臭烘烘,更不可能用手抠脚摸脚,哪怕偷偷的也不准,那是对桌上人最大的蔑视和不尊重。
第三方面,吃有吃度
吃度表现形式就是吃相,每个人参加酒场的吃相,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外在形象。文雅的君子,粗鲁的莽夫,平和的大哥,急躁的小弟,尽在吃相中。每人的吃相不同,留给外人的印象也不同。要想留下良好的印象,吃相必须要有度,尤其几个制约吃相的雷区,必须要注意规避,不能触及。如果踩入雷区,必然招致别人的反感。
第一要用公筷取菜。这是吃菜的常识,许多饭店上菜时会摆上公筷,这在间接提醒客人要按常识吃菜。但也有的饭店尤其小饭店,没有设置公筷的习惯,于是有些人便忘记常识,或者嫌费事故意背离常识,直接用私筷当公筷取菜。作为酒场上的明白人,至少应该做三件事:一是主动找几双筷子摆在明显处当公筷,明示或暗示大家用公筷。二是即使没人设置公筷,自己可多放一双筷子,夹菜与吃菜分开用筷。三是只要有人坚持用公筷,或者具备公筷意识,肯定能带动桌上人都用公筷。在动用公筷取菜的问题上,不能被动地坐等靠,看别人如何自己再如何,一定积极主动地用公筷。
第二要控制吃菜的速度。吃菜时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速度要适中。此条有必要展开讲几句,快节奏吃菜,应该是职场人吃快餐着急上班的作风,搬到酒桌上有些不对路,好像你没见过世面,馋得有点等不及。由于吃相猴急太难看,容易让人以为你没出息并看不起。而吃菜速度太慢,长时间处于咀嚼状态,也容易让人误解你贪食。为了保持适中的速度,进食时应小点口,控制食物量,切勿大口塞,食物还未咽掉又入口新食。在此,告诫酒场上的人,菜只要吃进口,千万别吐出来,那可是件让看客闹心的事。这里特别指出,酒场上要清口说话,不能在咀嚼东西时说话。否则,既不雅观,也是对人的不尊重。
第三要注重夹菜的尺度。最基本的一条,要稳稳地拿住筷子,稳准匀速地把菜夹到位,不着急不着慌,优雅地送进口中。有的人手持筷子满桌子晃荡,好像找情人般,寻寻觅觅,又想吃又怕砸到嘴里,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这样画圈式夹菜,不但自己夹不上菜,还要影响别人夹菜。还有的人如饿狼扑食般夹菜,这口才吃完,又夹下一筷,没等全桌人都动筷,他看中的菜已经吃完。虽然快活了自己的嘴,却扫了他人的兴。夹菜讲究一筷夹起,甚至夹到什么算什么,切忌在盘子里挑肥拣瘦来回搅拌。如果所夹菜不慎掉到桌子上,不要将其放回盘内,可用餐巾纸捏到一边。夹菜时还要注意,先拣离自己最近的菜下筷,不可站起来伸手去夹远处的菜。再就是,邻座夹菜要避让,切莫因抢菜筷子打仗。
第四别当众出现小动作。吃菜只管吃菜,喝酒就尽情地喝酒,按规定动作出手,最好少些自选的小动作。因为小动作好坏夹杂,没有固定标准。如果你的小动作无伤大雅还挺可爱,自然能得到场上人的认可,显得你风趣无比。但有些小动作不但多余,而且非常不雅观,甚至可以说是陋习。比如:打哈欠,显出一副心不在焉的疲态;刚吃了口菜就剔牙,或者无遮挡地大剔特剔;一点不避讳地大声咳嗽,还冲着酒桌和桌上人;别人正在投入地吃菜,有人却大声地擤鼻涕,要多恶心有多恶心;肆无忌惮地掏耳朵,耳屎到处扔。这里举出几种典型的不雅观小动作,仅供读者参考,切勿模仿。当然,还有些非典型的小动作,比如吧唧嘴、咂舌、敲盘敲筷子等,也很不雅观,也要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
第五要会劝菜。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劝菜环节,反正我比较不感冒别人的劝菜行为。每人都有一张吃四方的嘴,想吃哪道菜,不想吃哪道菜,多吃还是少吃,都自有主张,为什么非得劝人家吃?所以说,劝菜虽然是主人热情的表现,在某些地方可能还有劝菜的风俗,但是劝菜也应当见人使招,适可而止。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你没完没了地劝菜,热情过了度,反而让被劝者无所适从,陷入两难境地。当然了,话都要两面说,劝菜应当保持度,作为被劝者也不能因人家过度劝菜,而采取过度的措施拒菜,他不讲度,你要讲度。也就是说,虽然你拒菜属于正常行为,但拒菜也要有过硬的理由。比如你尿酸高患痛风病,他非劝你吃螃蟹,你说啥也不能吃,就得坚决地拒绝。除此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可少吃点,或者暂时存放在餐盘,意思意思给劝菜者面子,也别生硬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