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和获奖演说(1901-2012) > 第 2 章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和获奖演说第一部分
第7节 1904[法国]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1830—1914)[西班牙

  米斯特拉尔因其诗作的新颖独创性和真正的灵感,忠实地反映了自然景色及其人民的乡土感情,此外还有他作为普罗旺斯语言学家的重大成就而获奖。
  
  埃切加赖“由于他的剧作独特的新颖风格,复兴了西班牙戏剧的伟大传统”而获奖。
  
  授奖词1904年12月10日颁奖时,埃切加赖因年迈体弱,未出席典礼,由贝多亚先生代表他领奖。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D.维尔森人们时有耳闻,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授予正当盛年处于发展高峰的 ,以解决他们的一些物质困难,确保他们的独立地位。
  
  授权颁发该奖的机构极愿证明一位青年天才的价值,但是诺贝尔基金的条例明文规定合乎颁奖条件的作品必须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并且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因此,在一个还有待发展成熟的具有天赋的 ,和一个完全成熟、业已证实为天才的大师之间进行选择,是不可能踌躇的。评奖委员会无权因为其年事已高,就忽视轻慢一位宝刀不老、名扬全欧的 。一位年老 的作品往往更能证明他具有无与伦比的青春活力。因此瑞典文学院曾经向蒙森和比昂松表示敬意,甚至在他们都已度过华年之后,授予他们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无可非议。在决定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人选时,学院依然注意到了几位闻名卓著的文坛宿将,希望重申对名闻遐迩的文学巨擘的许诺。
  
  文学院特意考虑到了两位 ,他们中任何一人应该都有资格获得全部诺贝尔文学奖金。他们都不仅达到了诗歌艺术的巅峰,而且也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极限。一位74岁,另一位年轻两岁。因此,文学院认为应不失时机授予他们二人各自都当之无愧的(虽然是从不同观点来看的)荣誉。现在把年度奖金分开发给他们,每人得一半。如果说这样做使每一位得奖者的奖金减少了物质价值的话,那么文学院希望公开声明,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它认为其中每一份奖金都具有与全部奖金等值的重大意义。
  
  一
  
  文学院将一份奖金授予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这位可敬的老人永远都表现出诗意盎然的新鲜灵感,因此比我们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要年轻。他的杰作之一《罗纳河之诗》,在不久前,即1897年才发表。而当普罗旺斯诗人在1904年5月31日举行50周年纪念活动时,米斯特拉尔的七弦琴又弹奏出了一首诗,这部作品无论神韵还是气魄,都不亚于他以前的任何一部作品。
  
  米斯特拉尔于1830年9月8日诞生于马•伊安纳村庄,该地位于罗纳河谷的阿维农和阿尔之间。在这个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在淳朴的乡村农民中间,他生活成长,很早就熟悉了农民的劳作。他的父亲,弗朗梭瓦•米斯特拉尔,是一个殷实农民,忠于先辈的信仰和习俗。而他的母亲,则用故乡的歌曲和传说哺育了这个孩子的灵魂。
  
  这位少年在阿维农学院求学期间,学习了荷马和维吉尔的作品,它们强烈地打动了他的灵魂。他的老师——诗人卢曼尼(Roumanille),更激发起他对自己的母语——普罗旺斯语的深沉热爱。
  
  弗里德里克遵照父亲的愿望,在埃克斯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并随即获准任意选择生涯。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献身于诗歌创作,用乡村方言描绘普罗旺斯的美景。他是第一个将这种方言提高到文学语言高度的人。
  
  他的第一个尝试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长诗,接着,出版了诗集《普罗旺斯》(1852)。后来他连续花费了7年时间,写成了《弥洛依》(1859),这部作品使他举世闻名。
  
  这首诗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位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因为得不到父亲允诺,而不能和心爱的穷苦青年结婚。姑娘悲痛欲绝,逃出家门,奔向罗纳河三角洲的卡马格岛,期望从三圣玛丽亚朝圣遗址的教堂寻得救援。作者以赏心悦目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青年男女含苞欲放的爱情,以如椽巨笔描写了弥洛依是怎样历尽艰辛穿越了克劳岩石嶙峋的旷野。不幸的少女,疲于奔命,终未能抵挡住卡马格的烈日酷暑。她最后匍匐在朝圣遗址教堂脚下,精疲力竭,告别了尘世。在她奄奄一息时,三位玛丽亚的幻影出现在她面前。


  
  尽管弥洛依的形象十分迷人,这部作品的价值,却并不在于其主题,也不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在作品中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普罗旺斯的全貌渐次在读者面前展开,美丽的风景、古老的传说、淳朴的风俗,以及乡土人情,无不历历在目,扣人心弦,作品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技巧。米斯特拉尔说过,他只为牧羊人和乡村农民歌唱。他是以荷马式的单纯来歌唱的。他曾自称是伟大荷马的学生,这确实并非言过其实。但他绝不是跟在荷马后面亦步亦趋,他状物写景的高超技巧证明了他富于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在他大量栩栩如生的描绘中,都传达出了人类黄金时代的气息。有谁能忘记他对于卡马格白色骏马的刻画呢?它们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美丽的鬃毛随风飘扬,似乎是受到了海神尼普顿的三叉戟的点化,刚刚奋力挣脱了海神的战车,获得了自由。如果你把它们从那可爱的海边牧场赶走,它们终归还是要逃跑的。甚至在多年远别之后,它们也还是会回到那闻名遐迩的平原。它们一听到浪涛拍击海岸的声音,便会发出欢快的嘶鸣,向故乡致敬。
  
  这首诗的韵律优美和谐,无处不见其艺术匠心。米斯特拉尔并不是从心理学中讨灵感,他是从大自然本身吸取创作源泉,因此人类本身在他笔下纯然是一个自然之子。让其他诗人去探查人类灵魂的深度吧!弥洛依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绯红的曙光将她映衬得格外婀娜多姿。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所产生的自然、优雅的艺术结晶,绝不是纯然反思性的殚精竭虑、伏案操劳的成品。


  
  这首诗刚一发表就受到了热烈欢迎。拉马丁虽然历尽忧患、心力交瘁,但永远为美妙的诗歌所倾倒,他写下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诞生了”,把米斯特拉尔的诗歌与爱琴海群岛相提并论,把它比做一座漂流的提洛岛。这个小岛想必是从群体中分离了出来,默默地加入到了那芬芳馥郁的普罗旺斯中去。他用维吉尔的话来赞扬米斯特拉尔:“你巍然挺立的马塞卢斯!”语出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马塞卢斯是罗马的著名将军。
  
  在《弥洛依》问世7年以后,米斯特拉尔出版了第二部同样规模的力作《卡朗达尔》(1867)。曾有人说这部作品的情节过于扑朔迷离,令人难以置信,但它在写景、抒情方面堪与前者平分秋色。有谁能够对人类历经劫波必将变得崇高这一伟大理想发生怀疑呢?《弥洛依》歌颂农民生活,《卡朗达尔》则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海洋和森林的令人销魂的画面。它就像是一片耀眼、澄澈的水面,极其精确、清晰地反映出了渔夫生活的情景。
  
  米斯特拉尔不仅是史诗诗人,他还是伟大的抒情诗人。他的诗集《黄金岛》(1876)中,包含了一些不朽的美妙诗章。只要回忆一下阿科勒的鼓点,垂死的割草工人,以及令人联想起行吟诗人岁月的卢曼尼古堡就足够了,它们无不产生出落日余晖般的绚丽壮美。它还让人回忆起那美妙神秘的赞美诗,那是应该在薄暮时分,于朦胧苍茫之中吟诵的“神圣的圣餐仪式”。


  
  在其他抒情诗中,米斯特拉尔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坚持维护新普罗旺斯语独立存在的权利,力图保护它免受冷遇或歧视。
  
  短篇故事诗《耐尔特》(1884),以其瑰丽的篇章颇受读者青睐。但是叙事史诗《罗纳河之诗》却要更深沉一些,虽然出自67岁高龄的诗人之手,青春活力却不减当年。它文笔简洁优雅,对罗纳河冲积而成地带的风光景物的描写令人心驰神往。诗中阿波号船的船长高傲、忠诚,他认为一个人若想学会做祈祷,那首先必须做一名水手,这是一个何其崇高的典型呵!另外一个引人入胜的小场景,是表现船长的女儿安格洛拉。古老的神话哺育了她丰富的想象力。有一天夜里,她幻想自己看见了河神卢扎,在罗纳河的波光潋滟中,她甚至感觉到了他的触摸。这些诗句本身就像是潺潺溪水,在月色溶溶下奔流发光。
  
  简言之,米斯特拉尔的作品全都是赞美他深深挚爱的普罗旺斯的丰碑。
  
  今年对于他是喜庆的一年。50年以前,在圣埃斯特尔日,他和6个文友发起建立了普罗旺斯诗人协会,旨在净化普罗旺斯语言,并赋予它一种明确的形式。从圣勒米到阿尔一直都在说着这种语言,在整个罗纳河谷,从奥兰治到马提克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语言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文学的基础,就像是更早一些时候,佛罗伦萨方言成为意大利语言的基础一样。正如加斯东•帕里斯(GastonParis)和科什维支(Koschwitz)等专家所指出的,这一运动根本不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它并不寻求恢复古老的普罗旺斯生活,而是要在该地区居民使用方言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能为众人理解的民族语言。普罗旺斯诗人的努力很快奏效,在其洋洋巨著《新普罗旺斯辞典》(1879—1886)中,凝聚了他20多年的心血,米斯特拉尔保留下了普罗旺斯方言的宝藏,为奥克语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不言而喻,一位像米斯特拉尔这样的人,早已誉满天下。法兰西学院已四次为他颁奖。法国研究院授予他1万法郎的雷诺奖金,对他编纂这部辞典给予表彰。哈尔和波恩大学向他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好几部诗都已被译成了多种外国文字。《弥洛依》被古诺((Gounod)谱写成歌剧,《卡朗达尔》也被作曲家马勒沙(Maréchal)谱了曲子。
  
  我们知道米斯特拉尔送给普罗旺斯诗人协会的一句箴言:“太阳使我歌唱。”事实上,他的诗歌已经把普罗旺斯的阳光撒播到了许多国家,甚至远在北欧,也使得许多人心旷神怡。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要求一位获奖 必须表现理想主义。米斯特拉尔的作品,以其健康明朗和欣欣向荣的艺术的理想主义彪炳于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致力复兴和弘扬故乡的精神遗产,以及故乡的语言和文学。我们不是在其人及其作品中发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充分表现吗?
  
  常立译
  
  二
  
  继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戏剧之后,英国和西班牙成为发展民族戏剧艺术的主要场所。为了认识西班牙现代戏剧,必须充分了解促使西班牙戏剧发展到今天现状的历史条件。很久以来,西班牙戏剧向我们展示出极其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具有最辉煌而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显示出极为巧妙的、有时因袭传统的决疑论特征。一方面,色彩极为强烈,光彩照人;另一方面,热衷于对修辞对仗的追求。铿锵的语言与错综复杂的情节相结合,戏剧的轰动效应辉煌,抒情的韵味十足。不协调性强烈,戏剧冲突的解决几乎总是以悲剧结尾告终。它的雄辩术气势磅礴,而内心表述极为丰富,严格而固执地维护荣誉的做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并没有妨碍丰富的想象力突发地表达出来。在西班牙戏剧里,人工雕琢的痕迹全无,呈现的只是剧 完美的独创性。


  
  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半奖金的 是具有光荣而独特的西班牙戏剧传统的继承人。他是一个现代之子,具有完全独立的判断力,与卡尔德隆卡尔德隆(1600—1681),西班牙诗人、剧 。时代的世界观截然不同。他热爱自由并多次挺身而出维护宽松的自由政策,他反对专制独裁或等级制度,然而从他身上仍能找到异乎寻常的勇气与自尊心——长期以来这是西班牙戏剧家共同具有的明显标志。这位 的名字就叫何塞•德•埃切加赖。与他的西班牙戏剧家前辈一样,他善于表现存在于不同思想、性格间的极其感人的、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冲突。同样,像他的先辈那样,他很喜欢研究良知上最复杂的状况。他谙熟悲剧的基本特征,是一位能引发观众恐怖和怜悯的真正的艺术大师。就像西班牙古代戏剧大师一样,他将最生动的想象力与最纯真的艺术情感进行了天衣无缝的结合。鉴于上述理由,借用一位对他并不十分欣赏的评论家的话,完全可以说埃切加赖是“货真价实的正统西班牙人”。不过,埃切加赖的宇宙观是广阔的,他的责任感是真诚的,他的基本意识观念是宽恕仁慈的。他所保持的本民族特色的道德观也是具有世界性人道特点的。
  
  何塞•德•埃切加赖1833年生于马德里,在木尔西亚度过了童年时代,他父亲当时在那里的学院负责希腊学研究工作。14岁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公立工程学校,以孜孜不倦的好学态度和敏锐透彻的钻研能力闻名全校。五年后的1853年,他以最优异的成绩读完工程学专业。他最偏爱的学科是数学和力学,对这些学科有特殊的理解力,因此,一年后,他在不久前作为学生时常光顾的母校获得了一个教授的职位。似乎有好几年,他相当艰苦地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不得不当家庭教师。尽管如此,他不久就成为很有知名度的教授,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颇有建树,并且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工程师,同时,受到自由贸易理论影响又精力充沛地研究起政治经济学来。不久,这位大天才、活跃的工程师又被召去从事最高级和最伟大的工作。他三次担任国家政府的大臣。那些认识他的人,无论是他的对手还是他的朋友,都承认他在财政和公共工程的管理方面始终显示出独特的才干。

  
  当这位出版过解析几何、物理和电学论文的学者把他充沛的精力用于戏剧创作时,在当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震惊,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震惊的原因。有人认为,他的剧作具有解答方程和难题的形式。他新显示的才华被大批仰慕者热烈称颂,但也遭到评论界的无情抨击。不过,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他的作品以深刻的道德寓意而著称。从一个方面看,批评家认为,根据他的戏剧中一些外科医生的例子,表明他除了用“烧掉或切除掉”的方式外很少用别的方式,这种批评还是正确的。不过,在这位诗人的身上仍有些东西值得欣赏,他那种浪漫的发挥才能和朴素的刻板性格表明,任何对职责的损害都是犯罪行为。
  
  蔑视瞬间即逝的时髦赞语,只聆听自己才华的灵感流露,埃切加赖继续他的光辉生涯,累累硕果使我们联想起洛贝•德•维加洛贝•德•维加(1562—1635),西班牙剧 ,塞万提斯称赞他为“大自然的怪物”。和卡尔德隆。
  
  早在青年时代,在公立工程学校上学期间,他就热衷于戏剧,攒钱买戏票。1865年,他写了一个叫《私生女》的剧本,随后在1874年又写了《支票簿》这部短剧,用的是假名而不是作者的真名,但是,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猜测就得到了答案:这位得到欢呼的剧 是埃切加赖——当时的西班牙财政大臣。几个月后,《最后的一夜》公演,此后,他的丰富的幻想力就不停地生产永远新颖的创作物。他以这种高效率的工作在一年中出版三到四部剧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这里对他所有的作品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仅对得到过普遍注意的几部戏做一个简要的提示就足够了。埃切加赖赢得第一次胜利是在1874年11月《复仇者的妻子》上演时,这部戏揭示了他的真正天才,而且剧中虽然存在某些夸大之处,但人们能够欣赏到最伟大的美。观众能够想象他们已被带回西班牙戏剧的黄金世纪,他们向埃切加赖致意,把他当做民族戏剧诗歌最光辉时代的复兴者。次年上演了《在剑柄里》,获得同样的成功。在这部宏伟的构思中显示出的壮丽影响力感动了众多观众,以至于演出中掌声不断,直到最后一幕,埃切加赖不得不登台谢幕七次接受观众的喝彩。不过,1878年《路标与十字架》的上演引起了巨大争论,诗人显示出自己是反对褊狭的自由思想维护者,是反对狂热的人道主义捍卫者。正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1882年上演的《两种责任间的冲突》是他的代表作。几乎在他所有的戏剧中,处处可以找到责任间的冲突,但是,冲突达到像剧中这样的极瑞还是很少见的。另两部剧再次使他出名。这两部引人入胜、卓越杰出的剧本是《不是精神失常就是品德圣洁》和《伟大的牵线人》,前者在1877年1月上演,后者在1881年3月上演。《不是精神失常就是品德圣洁》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和渊博的才华。剧中讲的是一个男人因为受正直心灵的感召而牺牲功名和财富,反被他的朋友和整个社会认为精神不正常,把他当疯子对待。洛伦索•德•阿文达尼奥出人意料但又不容置疑地听说,他的姓氏和财产从法律角度看不属于他,便决定放弃它们,他坚持自己的决定,但那份表明他不合法的确凿的证据却消失了。全家人把他的这种理想主义判断为疯狂,所有人都把洛伦索糟糕地当成一个头脑简单、顽固不化的堂吉诃德。这部剧的结构严谨完整,显示出它来自一位工程师之手,剧中涉及的所有因素都得到精确计算,而且也更深入一步地向我们展示了他是一位具有创作天赋的成熟诗人。不仅仅是一场外部冲突,剧本刻画了一个极其可悲的人物的内在冲突。它包含责任与机会间的斗争,洛伦索在良心的支配下达到了殉难的境界。从他的经历已经可以看出,真诚地服从于良知的他一定是习以为常地做好了一切准备,去接受殉道者的一切遭遇。

  
  《伟大的牵线人》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它发表后的一个月内,连续再版不少于五次,并且引起全国的征订热潮给作者增了光。由于以娴熟的技巧刻画了人物心理,这部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它揭示了诽谤的威力。众人的流言蜚语玷污和损害了最清白无辜的品德。埃内斯托和特奥多拉之间没发生什么可以自责的事情,但是整个社会认为他们有罪,最后,被所有人唾弃,他们终于投入对方的怀抱。作者以如此高明细致的观察力对剧中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使那两位本来没有丝毫野心的高尚灵魂最后被迫毫无顾虑地坠入爱河。这只是由于看到自己处于被迫害境地,他们才发现了他们存在爱情这一事实。在这部剧中,诗意般的华美清晰可见,抒情般的细腻放射着炫目的光彩,结构完美无瑕,浪漫主义胜利了。
  
  埃切加赖继续作为戏剧家工作着。今年(1904年),他又出版了一个新剧本《疯女人》,它的第一幕是在情节的展示和独特性方面的一个真正的杰作,而且这部剧从整体上看并未显露他的诗意般的灵感在减弱。这部剧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堂•毛里西奥•德•巴尔加斯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他具有那种在埃切加赖眼中十分可贵的骑士风度,他为了责任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
  
  因此,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这么一位伟大诗人是正确的,他的著作充满向上的活力,而且看待事物的方式又与高尚的思想相连。一位杰出的德国评论家对埃切加赖的下述评论是极有道理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完全合乎规定地完成自己的责任。”
  
  埃切加赖曾通过《伟大的牵线人》中的一个人物之口表达了对世界最悲观的看法,即最大的才华:
  
  谢世三百年后,
  
  也许才会被发现和追认。
  
  毫无疑问,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正是为了防止人们普遍接受上述观点,我们必须对埃切加赖的剧作做出公正的鉴赏,而他的作品已经获得公众的宠爱。为了再度锦上添花,瑞典科学院同意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著名诗人、西班牙科学院的光荣与骄傲——何塞•德•埃切加赖。
  
  罗嘉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