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节 太后太厚
-
与身后凋零的恭亲王相比,生育力同样不济的慈禧太后,却显露出了更为深厚的政治功底:她通过插手娘家亲戚的婚姻安排及一连串复杂的继嗣安排,结成了一个牢固的网络。
首先,她将自己的亲妹子嫁给了咸丰皇帝及恭亲王的七弟醇亲王奕,成功地将醇亲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相当有远见的布局,同治皇帝死后,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慈禧太后力排众议,将自己的亲外甥、醇亲王之子载湉过继为咸丰帝之子,即光绪皇帝,保证了皇座上依然流淌着叶赫那拉氏的血缘。
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则适时地提供了最佳的政治作品:3个女儿,这等于是给慈禧太后提供了3次整合政治资源的好机会。
在她亲自做主下,桂祥的长女叶赫那拉•静荣,嫁给了镇国公载泽。载泽是满族亲贵中的人才,眼光远大,思路清晰,日后率团出访欧美考察政治体制,成为大清第二轮改革开放的旗手之一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者。
桂祥的二女儿叶赫那拉•静芬则成了光绪皇帝的皇后,表兄妹亲上加亲,只是此女实在太过丑陋,光绪皇帝对她敬而远之。这就是日后著名的隆裕太后。
桂祥的三女儿叶赫那拉•静芳,则由慈禧做主,许配给了惇亲王奕的次子载漪作为福晋。不久,慈禧就下令载漪过继给刚刚去世且无子嗣的瑞郡王奕志,袭了爵位,这就是日后名震中外的“端郡王”。静芳之子溥儁,还曾被选为“大阿哥”,作为光绪的接班人。
光绪死后,慈禧选择了溥仪作为接班人,溥仪的父亲载沣虽由醇亲王奕的侧福晋所生,却从小由嫡母、慈禧太后的妹妹亲自抚养,而且,载沣的婚事也是慈禧亲自指定的,娶的是荣禄之女,此女与恭亲王女儿荣寿公主一样,也因慈禧养女的身份而成为一代“粉侯”。
如此亲上结亲,枝蔓瓜葛,形成了“阀阅世家,连渊贵胄”。大清国晚期半个多世纪,女人当国,牝鸡司晨,虽然不符合体制,也不符合礼制,却并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这种政权实质上是“叔嫂共和、一国两制”,太后垂帘作为国家元首,而亲王辅政则真正执掌中枢;二、慈禧太后本身有能力、有魄力,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知道自己权力的适当边界在哪里;三、慈禧太后以“脐带—裙带”为纽带,结成了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虽谈不上肝胆相照,但绝对是荣辱与共。
据说,恭亲王曾经感慨,大清国终究要亡于方家园(慈禧太后娘家故居)。记载此事的王照,是操切的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其抹黑宣传的能力丝毫不亚于梁启超,可信度极低。
在一个讲究门第、世系、关系的社会中,读书人尚且一边饱读圣贤书,一边使劲通过同学、师生的关系结为利益团体,恭亲王的土地上却是一片荒芜,禾苗没有茁壮生长。他莫非不知,政治的土壤也要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权力绝对需要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上的播种,放下清高与孤傲,寻找合适的土地,燃烧激情,生根、开花……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