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古巷老街的抒情诗上篇
-
成都古城的布局,让成都和北京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不仅皇城方正,左祖右社,就是街巷也是几何图形式的平面划分式,是皇城的扩大和衍化,从而构成了古城雍容稳定的形象。
只是有一点,成都和北京不一样。成都的街巷基本都是面朝东南而背向西北的方向,也就是说,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而北京则完全是正南正北。我一直不明其理,原来曾暗自猜想,会不会是因为成都城建的是不规则的龟状,使得街巷也随龟头方向摆动,一直到这次来成都,在图书馆查阅成都的档案资料,看到了钱玉趾写的一部叫《探真古今诗文》的书,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我所提的问题,才恍然大悟。钱先生指出有这样两种原因:一是古代成都地区祭祀,从三星堆到十二桥遗址中先民祭祀时,都是面向东南,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就生活在东南方向的位置;二是和成都地区的盆地气候有关,成都地区多雾,雾气散后,已近中午,太阳出现在东南,便以为这就是日出的方向。所谓蜀犬吠日,吠的是这个方向。他同时例举成都北门外羊子山土台遗址、郫县古城遗址和宝墩古城遗址,也都是面朝东南方向,证明成都不是孤例。
还有一点和北京不一样,在历史的变迁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少老的街巷都无可奈何地拆掉了。北京是拆掉就拆掉了,这些街巷便彻底消失了。到了成都发现,即便是拆掉了,那些街巷的名字都还保留着,并竖立一块街牌,让曾经存在的古老街巷之魂,依旧飘荡在城市的上空,让人们有个迎风怀想之处。
每当步行或车行于如今繁华的成都闹市,看到高楼大厦之间矗立着这些已经没有了的街巷的街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年在日本广岛,看到了每一处当年被原子弹炸毁的楼房和街道,在街头立一块或在新的建筑物上,都立一块或镶嵌有一块铜牌,铜牌上面刻着文字和图像,沧桑无语话当年。成都的做法和广岛很相像,我以为这是善举,起码是对失去的街巷的一种弥补。就像贾樟柯在他的电影《二十四城记》里引用的一句诗:“成都,仅你消逝的一面,也足以让我荣耀一生。”因为那是历史,也是这种城市留给我们的馈赠和记忆,这样的街牌的竖立,让记忆有了依托,有了实实在在的力量。在我们对着它们想象那逝去的一切的时候,想象便不仅是补充,还使得眼前的这座城市有了感情的血肉,让历史不再是属于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和我们现在的情感一道风生水起。
后来看到一则材料,说成都东城根街东侧的东垣街,在民国初期就曾立过一块写有“西城大丘”的牌子,是百姓捐资立起的,为了纪念当时的清官陈东垣,同时这条街也改名为东垣街。看来,在街头竖立这样有纪念意义的牌子,成都是有传统的。
我对那些失去的和现在依然健在的古老街巷,充满感情。我愿意到那里走一走,感受和繁华现代的商业街完全不同的东西,会让我的脚步沉甸甸,也会让我的心变得柔软,眼前恍惚浮现游丝般的唐风宋雨的斑驳光影。忍不住想起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游记·四川记》里,写到晚清时他在成都街巷里看到的情景:“所有的茶铺、旅店、商店、私人住宅的墙上都画有画图,其中许多幅的艺术笔触令人联想起日本人的水墨画和水彩画。”我始终想象不出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居然街巷中所有的店铺和房屋的墙上都画有美丽的图画,哪一座城市会有这样的情景?这样近乎童话般美妙的情景,什么时候开始失去的呢?
也会忍不住想起张恨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写过的他走在成都小巷时的情景:“走小巷,两旁的矮墙,簇拥出绿色的竹木,稀少的行人,在土路上走着,略有步伐声。一个小贩,“当”的一声敲了小锣过去,打破了深巷的寂寞,这都是绝好的北平味。”如今,即便无法找到这样的情景,听不到“当”的一声小锣响,也看不到矮墙上簇拥出来的绿色竹木,但那种感觉还在。特别是我走在西珠市街、盐道街、耿家巷、石室巷、倒桑树街那些老街巷里,特别是在春雨中,那种湿漉漉的感觉,便更加活灵活现,雾气一样弥漫在眼前,似乎历史并没有走远,立刻就能够昔日重现。
作为一座古城,再没有比这些古老街巷更能散发着历史活生生气息的地方,因为这些街巷和普通百姓日常的起居饮食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相互的血肉和鱼水关系。面对同样逝去的过去,从中打捞上来的,历史学家和一般人是多么地不同,前者打捞上来的是理性,如同鱼刺、兽骨和树根,硬巴巴的;后者打捞上来的则是如同水草一样的柔软的东西。古老的街巷,恰恰是这样如同水草一样柔软的东西。
纯阳观街,当年因有明清时一座纯阳道观而得名,后来却成为有名的卖鞋一条街。同样,学道街,当年是学子荟萃的府试之地,后来却成为了有名的古籍书肆一条街。这样术业有专攻的一条街,几乎和北京城的街巷一模一样,有的甚至连街名都完全相同。这样带有农业时代商业特点的商业一条街,和如今的商业步行街,如果同时并存,会是相映成趣。
福兴街,帽铺一条街。
皮房街,皮制品一条街。
东御街,紫铜器一条街。
染坊街,麻将和牛骨制品一条街。
罗锅巷,木器一条街。
纱帽街,戏装一条街。
玉石街,玉石一条街。
上升街,旅店一条街。
祠堂街,旧书一条街。
暑袜中街,夏布罗纹一条街。
大墙后街,车车儿铺一条街。
海会寺街,羊皮衣一条街。
大科甲巷,玩具一条街。(此地玩具萝卜枪是几代人难忘的回忆。)
正科甲巷和九龙巷,刺绣一条街。
西沟头巷和古卧龙巷,哈达一条街。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