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背诵读书法
-
“熟读精思”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读书方法。朱熹认为读书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对于所读之书,要通过思考,理解精深。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的确受益无穷。这样可以使原来不甚理解的,也渐渐理解了;原来自以为理解的,通过背诵,更能深入体会文章的精髓。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不牢固,容易遗忘;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成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左右逢源。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小时候就给自己订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300字,一字不许少。这样,过了几年,他终于把《论语》、《孟子》、《大学》等书背得滚瓜烂熟。从而使他后来写出不少传世之作,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承,从小时候上学起,许多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父亲去世后,他失学在家,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读了许多遍,许多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语言,都能背下来。后来,他在革命队伍里,在戎马倥偬中,仍挤时间背书。他对《孙子兵法》读得最熟,一些重要的章节能熟练地背诵。他主张背一些知识,但反对死记硬背,他注重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因此,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背诵记得快、记得牢呢?
(一)背诵必须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如背诵时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再简单的东西,背诵时还会出差错。
(二)背诵必须定任务、找窍门。要背会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只念几遍是不行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还要检查背诵的效果。背诵要巧记,熟悉内容,理解其义,才不会记错或搞混。
(三)背诵要及时复背。早晨背诵的东西,晚上睡前和第二天起床时再复背一遍。每周六和周日再温习复背。以后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不容易遗忘。
(四)背诵还要用笔背。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读书时,用笔画一画好词佳句,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空闲时,拿笔在纸上默写数学公式、诗词,以及需要记住的东西,这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
(五)背诵要强化训练。百字短文,仔细看一遍,合起书来就默写,直到全部默下来为止。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这样做可以促进右脑的长期开发。若能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就会练出过目不忘的本领。
总之,父母在指导孩子读书时,运用背诵读书法,让孩子在背诵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运用,就能提高读书效果。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