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蒲松龄妙诗讽贪官的故事
-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那狐鬼花妖精魅的奇异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上,很注意生活素材的收集与积累,特别是向群众索取写作素材。据说他为了收集素材,在家乡一处的大路边设下茶水档,为过往的行人免费提供茶水,但行人必须给他讲一则民间传说或故事,然后,蒲松龄便把这些传说和故事随时记录下来。他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收集材料,40岁写出了《聊斋志异》初稿,直到75岁逝世前,他还不断地增补。这部书是他一生的心血和结晶,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蒲松龄不但在创作“聊斋”上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而且在赋诗上也才华横溢。有一次,一位叫毕际的侍郎,邀请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到他家做客。宴席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
毕际是东道主,首先咏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宴席上,蒲松龄和那位尚书正好分坐在其左右,他巧妙地将宴席上的情况咏入诗中。
尚书是一位贪官,平时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着咏出一首:“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缎绸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缎绸纱。”其诗意大有盛气凌人,蔑视劳动人民之势。
蒲松龄沉思了片刻,高声吟出一首:“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道狼狐狗。”诗中用“哭骂咒”,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片怨声悲语,用“狼狐狗”来讽刺尚书这样的贪官,揭露了政治制度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前后达40余年之久,贯穿了他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奇文学的优良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