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勤能补拙”所想到的
-
在读书和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有的父母埋怨孩子脑子“笨”,不会写作文。对于孩子来说,不否认有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接受事物快,有的接受事物慢,但在现实生活中,以“勤”补“拙”的事儿却不乏其例。
晋代有个大文学家叫左思。据说,少年时,他相貌丑陋,脑子迟钝,说话口吃,父亲不喜欢他,常常当着亲戚的面耻笑他。
左思自尊心很强,每当受到嘲笑时心里就感到特别痛苦。他立志苦学,总以“笨鸟先飞”的态度勉励自己,决心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左思喜欢读历史书,特别对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很感兴趣,想以魏、蜀、吴三国的都城邺都、成都、建业为题材写一部《三都赋》。但是,由于时过境迁,三国都城原来的样子早已看不到了,怎么写呢?
动笔之前,他跑到昔日三国的都城一一做了考察,收集了许多有关当年三国的资料。写作时,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闭门不出。为了写作方便,他在堂屋、卧室、院子、厕所等处设置了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可以把自己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好词佳句记下来。就这样,他在洛阳整整花了l0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三都赋》,最终成了学识渊博的学者。
左思的成功,在于“勤”。他不因脑子笨而自暴自弃,甘当落后者。而是持之以恒,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这就给我们父母一个启示:从来没有笨人,勤奋出天才。不论是“天才”,还是“愚钝”的人,“勤”都是他们攀登成功峰顶的“通行证”。
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困难。但如何排除困难,就得看谁勤奋。常听有的孩子说:“我还不勤奋吗?天天看书、记笔记,可一写作文就难,难于上青天。”分析一下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材料可写。
其实,作文不难写,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写之事到处可见,只要有意识地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就能找到写作的源泉。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一是“勤留心”。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大自然的美景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二是要有“热心”。只有热心地对待生活,才能主动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俄国的著名 果戈里说:“我想跟一切阶层的人交往,从每一个人那里打听某些东西。”三是要“细心”。要善于在平凡的事中发现生活真实的一面。我国现代 杨朔说:“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这些身边的人,在写作时,常常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四是要有“恒心”。不仅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养成习惯,而且要坚持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待你去写。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父母,要想使孩子变得聪明,勤奋是前提条件,好的学习方法才是主要因素。只要不骄不躁,善于观察,勤奋积累,不断实践,就能找到一条攀登写作高峰的近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要教育孩子时刻牢记这句名言,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