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1
  
  “写诗首先在于做人。”这句话,似乎比所有硬木椅的车厢还要古老了,然而,我还是相信的。如果诗人心中没有太阳,又怎么能给花朵以颜色呢?(1980年)
  
  2
  
  说本身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有加于人的性质。
  
  在这一点上,如果是音乐就会好得多。
  
  所以写诗,越离理念远越离音乐近就越好。
  
  3
  
  写诗就是一个赤子之心。人要是没有这最后的一点儿领域,最后的一点儿尊严和梦想,那还说它个什么劲?
  
  连自己的最后的愿望都不要了,还说什么说?
  
  4
  
  现在诗也是这样,“做”得厉害。我说的是中国诗。其它语言的诗不知道。
  
  5
  
  有的诗是写的,有的诗是长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我为什么现在不说喜欢杜甫的诗了?因为他的诗大多都是写的。中国文化最美丽的地方在于,就是说你不管它,它自生。
  
  6
  
  没有一个感受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这样的精神气氛,人们读不了诗。


  
  7
  
  其实写诗,只需要一个读者,可能也就够了。中国古代也有这个风格,弹一个琴,有一个人,远远地坐在树下听。
  
  8
  
  说话难,说诗更难,因为诗一直在诉说一件无法诉说的事情,我们用日常语言来说诗很困难,至少对我是这样,现在的语言就像手一样,可以去拿筷子,拿勺,也可以写字,但当我去摘取玫瑰的芳香的时候,就无法把它采来,只能采来玫瑰。(1986年)
  
  9
  
  当人类在洞壁上画下第一个线条的时候,那时还没有文字,人们想获得内心的情感,获得一个自由,想画下在天上飞的感觉,鸟的感觉,树叶摇动的感觉,他们就画了,不是为了展览。可是后来,人们画了第二个、第三个,就想画得比第一个更好,这就迫使他遵循一个规律,线的规律,艺术的规律。这条线就缠在了人们手上,在挣扎中,在优美的搏斗中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艺术,人们生活在这些伟大艺术的光明和阴影之间,人就成为一个文化的产物。他是美丽的,有人道主义的东西,同时他也是最悲惨的,他远离了自然那种最芳香的气息。人们相信文字,相信文字能组成人的全部生活。其实我们有时读一片叶子,叶子更美丽,而我们的文字就是从叶子的脉络中来的。
  
  10
  
  我读诗呢也有一个分类方法,我看见好的呢,往往不去记作者的名字,我就认为是我写的;所以有时候看唐诗也很得意,道理就在这儿。就是只有我写的和不是我写的这两种。所以我觉得呢,我是这整个儿的诗歌生命的或者自然生命的一部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