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幽默要认清对象
谈到“认清对象”,让我先讲几个真实故事:
一、相爱不渝管啥用?
有一天,我参加个喜宴,证婚人是位德高望重、年登耄耋的将军。
显然已经早有人为将军写好稿子,还为了省将军的力,由司仪在旁为将军捧着稿子念。
虽然已经八十多岁,老将军依然中气十足、字字铿锵:
“你俩真是郎才女貌、百年好合,而今结成连理,真是珠联璧合,祝你们白头偕老,相爱不偷……”
大概因为稿子没写清楚,还是将军眼力不佳,把相爱“不渝”念成了“不偷”。
这时候幸亏司仪机警,赶快小声在将军耳朵旁边说:“不是不偷,是不渝!”
就见将军眉毛一扬,稿子也不看了,没好气地说:“不渝管什么?不偷就成了。”
这有多幽默啊!
可是,下头上千的宾客,看将军拉着一张脸,竟没有一个敢笑。
二、当长官说错话的时候
也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以主席的身份在一个国际大会上致词,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
“我们有来自中南美洲国家的代表,像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乌圭拉……”
糟了!老先生把“乌拉圭”,念成了“乌圭拉”。站在旁边的人赶快偷偷捅了老先生一下:“不是乌圭拉……”
“噢!”不待那人说完,老先生已经改口了,大声喊:“拉乌圭!”
这也是多么好笑的事啊!但也和前面婚礼上的情况一样,没有人敢笑。
三、我们是“人端”
小时候,我每个星期天都跟母亲去做礼拜,那教堂的牧师国台语都能说,只是有时候发音有点奇怪。
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他证道,讲到“八十岁的人瑞”,居然说成“八十岁的人端”。这时就见台下的教友交头接耳:“是人瑞啊!他怎么说人端呢?”
问题是,大家都小声议论,始终没人去纠正。所以隔了许多年,我又去那教堂,还听见牧师大声说“人端”。
好笑的是,连我母亲也学会了“人端”,还把这错误的发音教给小孙女:
“奶奶是‘人端’,你也是‘人端’,奶奶九十岁,在这端;你九岁,在那端!”笑点子
认清对象再笑
我说这几个故事,就是证明:同样的话语,当你没有认清对象的时候,常常不好笑。
为什么?因为大家不敢笑,或是不敢往好笑的地方去想。
所以,如果你是个平常很严肃的人,今天想说个笑话,你最好干脆先声明:
“让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听。”
使那些平常怕你三分的人,能解除武装,好好进入你的笑话。
话说回来,如果你当天的身份不对,就算你有“天大的笑话”憋在肚子里,也最好别吭气。
说笑话要一气呵成
除了身份,控制场面和制造气氛也是你在表现幽默时要注意的事。
举个很普通的例子,一桌人聚餐,经常酒过三巡之后,最是打开话匣子时候,也最有说笑话的机会。
可是,你是否常见到,一桌人分成两三组,各自扯着喉咙说话,这时你对自己那一组人说笑话,才说一半,另一组人发觉你正说“好听的”,于是打岔:“你是不是说笑话啊!我也要听,再说一次。”
于是你不得不从头再讲一次,结果听过的人因为已经听了半个,新鲜感已经没了,你又因为再讲一次,热劲已经不足,结果原本十分好笑的笑话,只剩下了七分“笑力”。
问题是,这种情况常见,你要怎么避免?还有,在乱哄哄上百人的聚会上,你要怎样用幽默的方法把场面控制下来呢?
请看下一章。笑引子
一、爱的相反是什么?
一九八六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魏塞,有一次到大学去演讲。
虽然是学校重金邀请,但大学生们仍然十分吵闹,还有一堆反对魏塞的学生在起哄。
魏塞上台,对台下乱哄哄的学生们一笑,用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的声音开始说话:
“爱的相反,不是恨,”停一下,看台下稍稍安静些,魏塞才继续说,“是漠不关心。”
“艺术的相反,不是丑陋,”又停一下,台下更安静了。“是漠不关心。”
“信仰的相反,不是异端,”再停一下,大家瞪大眼睛,等着听他下一句。“是漠不关心。”
“生命的相反,不是死亡,”魏塞放大声音,“是漠不关心!”
台下响起如雷般的掌声。
二、四个中国人可以组织一桌麻将
对日抗战的时候,有个演讲家到学校去号召投笔从戎。
大太阳,风又大,老师们虽然极力维持秩序,学生们的注意力还是不集中。
演讲家上台,也是一笑,淡淡地说:
“有人说四个德国人可以组织一支军队,四个英国人可以组织一个议会,四个中国人可以组织……”卖个关子,他停了一下,看台下的学生都好奇地竖着耳朵听,才继续说,“一桌麻将。”
学生都笑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