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微管理:小处着眼读《资治通鉴》 > 第 7 章 项羽自负过甚失天下——做事讲民主才能成功
第2节 毛泽东评注原文

  项羽入关,粗恶无比,不得一般人之信仰,又一至咸阳便大焚秦之故宫,遂失大地方阶级之信仰,此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唐汉,振肖《龙之魂——毛泽东历史笔记解析》(上册)红旗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07页
  
  项羽有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楚汉订立的)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
  
  ——唐汉,振肖《龙之魂——毛泽东历史笔记解析》(上册)红旗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07页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摘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摘自《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选载(六)》(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第5页)
  
  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摘自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文选》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95页)
  
  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个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笑声)我为什么要讲得这样厉害呢?是想讲得挖苦一点,对一些同志戳得痛一点,让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最好有两天睡不着觉。他们如果睡得着觉,我就不高兴,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戳痛。

  
  ——摘自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之选》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95页)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不堪其苦,遂辍耕而叹,揭起义旗,他们纯粹代表农民利益者。同时有汉高祖,项羽等皆起兵讨始皇,结果汉高祖胜,项羽等失败。高祖虽为地主阶级,但他胜利的原因在于:初入秦时,即与父老约法三章,得一般人之信仰,故秦人大悦。
  
  ——毛泽东1926年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课(见黄丽镛《毛泽东读古书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73页)
  
  “《通鉴》里面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诗与文章吗?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说得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因为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没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读书多,见识广,可以出谋划策,帮助取天下,治理国家,历代的名君都离不开秀才啊!”

  
  ——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蓍《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388—389页
  
  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意见。
  
  ——见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20—821页
  
  通鉴原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九•汉纪三》)
  
  羽起陇畮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判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白话译文
  
  项羽从田地中起义,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诸侯灭亡了秦朝,分封天下而设立王侯,政令从他发出;虽然地位没有保持到最后,但近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直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