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历史背景介绍
-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楚国贵族之后,秦末起义军领袖,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他少年时即有大志,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出巡,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壮语,被叔父项梁另眼相看。
秦末,项羽随叔父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公元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而死。
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政治上非常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史记》作者司马迁在书中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坑杀战俘,放弃关中,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尽失人心,更为严重的过错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都可以发挥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这一点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他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项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