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微管理:小处着眼读《资治通鉴》 > 第 3 章 苏秦智激张仪成伟业——领导要敢于直面批评
第3节 微释义•领导力

  《资治通鉴》记载,苏秦起初曾劝秦惠王用战争征服六国,不被采用。后来他钻研兵法,分析时势,认为合纵之说更符合六国特别是紧邻秦国的三晋(韩、赵、魏)的利益。于是他游说诸国,献合纵之策,获得成功。
  
  苏秦和张仪相比,张仪的学识要超过苏秦。苏秦却凭满腹经纶和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列国之间,放言雄辩于诸侯之前。赵肃侯听了苏秦的一番宏论,心悦诚服,把他视若救星,立即封他为相国,独领合纵列国事宜。
  
  张仪学成回国后有心报效魏国,因无人引荐,不为所用,只好远走楚国,暂作楚国令尹昭阳的门客,不料在一次宴会上,受到怀疑,惨遭毒打险些丧命。
  
  张仪初次出门失利,带着满身伤痕回到魏国,得知苏秦说服赵肃侯,组织合纵盟约,便兴致勃勃地到赵国投奔苏秦。没想到来到相府,看门人让他从小门进入。他心里很不高兴,进门后只见苏秦正和大臣谈话,谈了一人又一人,根本不看张仪一眼。张仪正等得难堪,忽听有人喊:“张先生在哪里?相国叫你进来!”他连忙整冠进入大厅,满以为苏秦一定会出门迎接他,没想到苏秦坐在大堂上,一动未动,毫无表情。张仪忍气吞声向苏秦施礼,苏秦才欠身说:“余子(张仪字)别来无恙?”张仪见苏秦这样冷淡、傲慢,非常气愤。到了用餐时间,有人呼叫“传膳”。苏秦说:“我为公事忙碌,累你久等,今日就在舍下用饭,饭后再谈。”左右将张仪带出去,坐在堂下。张仪见自己桌前只有一肉一菜和粗糙米饭;举目向上望去,只见苏秦面前山珍海味摆一桌。他本想不吃,无奈饥肠辘辘,又不敢得罪苏秦,只得含羞举箸。


  
  饭毕,苏秦传话:“请张仪上堂。”张仪走上去,只见苏秦高坐不动,不理不睬。张仪到此忍无可忍,高声大骂:“季子(苏秦字),我以为你不会忘记友情,特来投靠你。谁知你毫无故人之情,翻脸不认人,还百般羞辱于我,是何居心,你真是势利小人!”苏秦不气不恼,微微笑道:“以余子之才智,该先我而际遇。没有想到你竟穷困如此。我本想把你推荐给赵肃侯,使你得到富贵,就怕你志衰才退,无所有为,反连累于我。”张仪说:“大丈夫自能取富贵,难道非由你推荐不成!”苏秦冷笑道:“既然如此即可自便。”让人给张仪十两银子。张仪将银子扔到地上,愤然而去。他已无脸回魏国,便来到秦国。
  
  当时六国已签订合纵盟约,秦王惶惶不可终日,张仪来到秦国,秦王见到张仪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秦相,并封武信君。张仪随后为秦国提出“连横”的伟大战略,在中国历史上演出了威武雄壮的一幕。
  
  苏秦对张仪的态度,在历史上一直存在有羞辱和激将两种说法的争辩。苏秦是真的在羞辱张仪,还是在故意激励张仪,使其感到压力,并催其奋进?苏秦的想法,这里姑且不论。毛泽东1960年12月25日在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中指出:“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得。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毛泽东的讲话着实让听者动容。

  
  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两点:其一,“要正确对待批评,他说我们之间进行评批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其二,要正确对待压力,一个人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没有压力,是不能前进的,他说:“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在批评和压力之下成长起来的张仪,是很厉害的。毛泽东1915年9月6日在给萧子升的一封信中说:“苏张纵横,其舌杀淑也;离朱巧察,其目不眯也。”纵横家苏秦和张仪,是靠舌头吃饭的,所以他们的口才相当了得,就像离朱的眼睛一样,犀利无匹。
  
  领导者不止是批评别人,自己也要敢于直面批评,而且还要营造一种人们愿意去批评你的氛围。上级的批评是上级的分内事,重点要关注的还是下级或旁人的批评。下级和旁人批评你,是出于对你的信任,这样的批评往往也是最中肯的。领导者若能虚心接受,必将受益匪浅。
  
  批评,其实是变相的对人的肯定。领导者有时候是不需要有棱角的,要放下身段,虚心接纳,再反思自己,最后以一种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反馈给别人。不管批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温和的还是严厉的,其实都会或多或少给人一定的启示和帮助。比如苏秦激怒张仪,则是因为了解张仪有贪财的弱点,所以“无因以进”“恐其乐小利而不遂”平生之大志,才“召辱之以激其意”。


  
  除了批评,领导者还要正确对待压力。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从张仪发迹前的处境来看,他受到的压力,有在楚国挨打受辱、有投奔才能在自己之下的故友同学;有来自苏秦的怠慢轻视(他当然不知道苏秦对他的真实用心),这一点是最主要的。毛泽东从苏秦、张仪的关系中发挥出这个看法,无疑包含了他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实际上,在这次谈话中,他就以自己在中央苏区受打击的事情为例,来说明压力使人进步的道理。
  
  压力可以由别人强加给你,也可以自己加给自己。压力一定要有,但是也不能让压力压倒。领导者必须得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具备“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与智谋。
  
  领导者不可能“无官一身轻”,在领导者的位置上,领导者并不完全属于自己。领导者要承受的压力,势必比常人大得多。有时风险将不期而至,领导者必须有大无畏的精神,镇定以对,而不是让灾难压倒自己。而且,这同样是磨炼自己的机会。“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才是成大事者的处事风格。
  
  以勇士的精神面对危险,以骆驼般的忍耐来担负压力,从危险中寻找机会,并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摆脱险境。
  
  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超级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柯维博士说过:“绝不要让来自危险的恐惧压倒了斗志,而是用强而有力的行动主动出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