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第七章
-
七
除了研究理论、教书育人、柏拉图还身体力行,构建出了一个能够和天上的理性世界和睦相处的世俗国家形态,名字非常大气磅礴,让人浮想联翩,名叫“理想国”。
这个国家的架构很有意思,因为它刚好是按照人体的构造来实现的。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头、胸、腹。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三种能力。“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则属于腹部。这些能力各自有其追求,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每个人首先必须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最后运用理性来达到智慧。
一个国家也应该像人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就像人有头、胸、腹一样,一个国家也应该由统治者、战士和平民来组成。正如一个健康和谐的人懂得平衡与节制一般,“理想国”的特色是,每一位国民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中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因此,人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
头部代表理性,对应到统治者;
胸部代表勇气,对应到战士;
腹部代表欲望,对应到平民。
简单地说,国家分为三个阶级,每个阶级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这三个阶级都是天生的,绝对不能越级。你要生来就是个农民,对不起,老老实实种地干活就行,你生来就是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乖乖认命就好,千万别想着有一天能够翻身农奴做主人!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即使在统治阶级里,人也形形色色,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最高统治者呢?你也懂理性,我也懂理性,那凭什么你就能当国王?我只能去扫大街?
答案是理性也是分阶级的。柏拉图把理性也分成了不同的阶级,排名最末的,是狗狗猫猫、花花草草、桌子板凳这些具体事物的理。再往上一层,是数学、几何这些具体知识的理。再往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排名最高的是哲学,哲学是善,是神的化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比它低的理念都必须服从它。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最高的“善”理,那么他就有资格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你只懂得桌子板凳扫帚理,那么对不起,你也就只配去扫大街了!
因此在柏拉图眼里,唯有哲学家,才能够成为国王,这便是“哲学王”这个名称的出处。
如果我们再多想一点,柏拉图就是哲学家,那意思是不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去当国王呢?虽然他自己没有明说,但以他如此自恋的个性而言,有这个意图毫不奇怪。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辈子没有跟任何女人产生感情纠纷肉体纠葛,但柏拉图并不歧视女人。在这个“理想国”里,女人一样可以成为统治者,理由很简单,理性可是不分男女的。因此柏拉图认为,只要女人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就能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能力,妇女能顶半边天啊!
相比较孔子压根不收女学生,还公然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柏拉图进步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日后欧洲各国登上国王宝座的女性同胞接连不断,从伊丽莎白到维多利亚,反而中国只有一个独苗武则天,不能不考虑孔子和柏拉图在背后的默默奉献啊。
这个虚拟出来的国家日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也就是乌有之国的意思。虽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但这个想法后来却被宗教所利用,由此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黑暗时代。
理性世界只存在于天上,上帝也在天上,那么宗教完全可以宣称,真理全部都掌握在上帝那里。为了世俗社会的人们更好的掌握真理,摆脱原罪,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跨入上帝所建的天国,大家就必须随时和上帝保持沟通,把心里话讲给上帝听,听从上帝的指示和安排。
这么说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就在于能够且只能够和上帝沟通的机构,只能是教会。换句话说,要想寻求真理,要想解决问题,要想幸福快乐的生活,要想进天堂,你只能去寻求教会的帮助。
什么叫垄断,这就叫垄断!
垄断能够带来超乎想象的巨额利润,因此在漫长的那一千多年的黑暗岁月里,欧洲最有权势的人并不是国王,而是教皇。最有权力的机构不是政府,而是教会。
教会的权力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各个国王的儿女要婚娶,自己说了不算,老子说了同样不算,得教会点头。要是不点头就私自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开除你的教籍不说,还要组织别人来打你。
教会要去打东边的伊斯兰国家,一声令下,各个国家忙不迭的出人出兵,这就是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老百姓的收入的十分之一必须上交给教会,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什一税”。
凡是对上帝不尊重的(其实是对教会有意见),不是被坐牢流放,就是被处以极刑。
教会还要求人们禁欲。
看看这权力,是不是和中国的皇帝一样大?甚至还要大……
性欲是人的本性之一,孔子说过“食色性也”,意思就是吃饭和性欲都属于人的本性。性欲被压抑住了虽然死不了人,但迟早有一天会爆发。于是我们看到了日后轰轰烈烈的性解放运动。
同样,今天中国的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层出不穷,根源还是在于之前我们压抑得太厉害了。
“疏甚于堵”,大禹治水的这句名言,同样可以适用于这方面。
公元前347年,雅典柏拉图学院。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床边围满了年轻的学生们,有人在轻轻的啜泣,有人在焦急的张望,还有人在默默的祈祷。
已经年满八十岁的柏拉图即将告别这个他恨过、爱过、为之奋斗过的世界。
“孩子们,你们不要难过,人总有一死,我这一生已经过的很值得,现在,我要去见我的老师了……”此时柏拉图说话已经很困难,但表情却显得很轻松,如同他平时授课一样。
学生们的反应更大了,悲伤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从一点到一片,很快所有人都在大声哭泣。
柏拉图没有再说话,他静静的开始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思考。
“老师,您的学说已经被我发扬光大,您的英明势必万古流芳,为千千万万的后人所传诵……只是,只是这个世俗政权依然存在,我实在没有时间了,只能等着年轻人,看他们的了……”终于,柏拉图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题外话:
作为希腊三贤排名中间的人物,柏拉图在开创性方面似乎不如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实用性方面又不如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但实际上,我认为他的贡献位居三人之首。
因为评价一个哲学家的影响力,个人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判断:第一,影响范围;第二,持续时间。至于这个影响是好还是坏,我愿意采用黑格尔的理论:存在即为合理。
柏拉图的理论直接促成了基督教的崛起,而后者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宗教,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就无须我多说了。
苏格拉底是理论性的奠基人,但最大的弱点是没有理论著作,他的观点基本由柏拉图表述出来,换一个角度说,完全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柏拉图自己的观点。
如果没有外敌的压力,后来的基督教(天主教)断然不会选择亚里士多德,因此亚里士多德最大的贡献,实际上是弥补了他的老师的不足。
搞过软件的都知道,版本升级和打补丁,绝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