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活着比什么都好
-
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财富,而生命也只有在磨练当中才能激发出它的潜在能量。所以,我们说:“生命贵在有痛可受。
一天早上,我正在北京大学档案馆古朴典雅的宿舍里休息,迷迷糊糊中有人打电话给我,随手摁下接听键,往耳朵上一搁,随着一声“相伟啊……”,我触电般睁开了眼睛。
是母亲打来的。
母亲很少给我打电话,难道发生什么事了。我“腾”地坐起来,急切地问道:“妈,您有啥事吗?”
电话里传来母亲慈祥的声音:“相伟啊,天气转凉了,你在北京要多穿点衣服,记得买厚衣服,要保暖,你瘦,顿顿要吃好,得吃点有营养的,别不舍得花钱……”
“嗯,嗯……”
母亲一遍遍地叮嘱我,我一个劲地答应着。
母亲知道我从小身体不好,这么多年在外读书、工作,能够一路走到今天,凭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现在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其实,母亲也知道我吃了很多苦。
想到这些,我的眼睛顿时酸涩起来,挂掉电话,我再没有一点睡意。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20多年前。
1982年寒冬腊月的一个清晨,我出生在湖北广水的一个贫困山区,家里世代务农,除了种地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是家乡的土地又十分贫瘠,家家户户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即便如此,我的到来还是给那个贫寒的家带来了些许喜气,因为我的上面有个姐姐,他们都希望第二胎是个男孩,我就是他们美好愿望的产物。
在家里,我的父亲在爷爷奶奶的四个儿子中排行老二,但他却是几个儿子中最能干的一个。但不幸的是,我仅享受了五年的父子亲情,父亲就离我们而去了。
父亲是得病走的。我长大后听爷爷奶奶说,我的父亲做过乡村医生,当过村会计,在乡下有一个说法叫“灾荒饿不死手艺人”,那时我家的条件在父亲的努力经营下开始优越于其他家庭,这都是父亲没日没夜辛苦的结果。
我父亲的离世对爷爷奶奶的打击非常大,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们都郁郁寡欢,而且一有时间,他们就会给我讲父亲的故事。
每当此时,爷爷总是习惯性地含着旱烟袋,坐在建有猪圈、牛圈,还有鸡鸭乱窜的院落里默默地抽烟,有时听着听着,我一抬头就看见他们泪花直淌……
但受打击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为此她的精神受到了异常强烈的刺激,性情温和的她有一段时间脾气特别暴躁,既不好好给我们姐弟俩做饭,也不收拾家里,有时还会动手打我们。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失去配偶对一个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好在我的母亲坚强地渡过了这个难关,我想,也许是因为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吧。
母亲的确把我和姐姐看做了她生命的支柱。除此以外,母亲真的没有办法了,眼看着天就要塌下来啦,一个女人怎么能撑起一个家庭呢?
后来,我的三爹看着我和姐姐实在太小,而母亲一个人的确太艰难,他毅然决然地来到我家和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
三爹的选择,是付出了巨大牺牲的。
那时三爹已经说好了对象,也正准备结婚了,但三爹看我们母子三人实在可怜,硬是退掉了婚约来照顾我们。
这也成了我日后发奋的一个动力来源,我在心里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早日报答三爹的养育之恩。
三爹为人憨厚老实,对我们姐弟俩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简直视为掌上明珠,他一直供我们读书,但是姐姐读完初中就到广东一家工厂打工去了,我成绩比姐姐要好,他就一直供我读完了大学。
我的爷爷多次对我说:“娃呀,以后长大,有出息了,万万不能忘记你的三爹啊,要报恩啊!”
每次,我都会认真地点头,一想到三爹心里就充满了感恩之情。我的三爹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为了挣钱让我读书,他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到城里去当建筑工人,不管活有多累,他都拼命地干。
后来我听乡亲们说,三爹为了省钱,夏天连个小风扇都不舍得买,任凭汗流浃背。出外打工也许太苦太累了,我三爹的身体也从此落下了病根,他的腿经常抽筋,非常痛苦。而母亲也因为生活艰苦患上了高血压,每天都要按时服药,否则情况就会很严重。
所有这些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想,我能力有限,不能做些什么,那我就只有拼命地学习,同时多做家务,尽量给三爹和母亲省心。
更加不幸的是,我10岁那年得了感染性很强的“麻疹”病,那个时候在农村这个病特别流行,得病后我也不能去学校上课,在床上一躺就是两个多月。
在这期间,母亲不顾自己的高血压非常细心地照顾我,每天用药罐子给我熬中药,三爹也不管他的腿抽筋,每天背着我到医院去打针。
我一方面感觉很感动,另一方面心里又很自责,看到三爹和母亲为我如此操劳,我真想病死算了。
最终,我没有“死”掉。
在三爹和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我就可以出来走动了,但身体还是轻飘飘的,我一心想着要去上课,我已经落下很多课程了。
我告诉母亲我要去上课,母亲还是有些担心,我告诉她,我没事的,如果我再不去学校,成绩肯定会赶不上去的,也会影响我以后的学习。
母亲最终同意了。
就这样,带着轻飘飘的步伐,我返回学校,重新坐到了课堂上,和同学们在一起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尽管有些同学背后还会喊我是“没爹的孩子”,但我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和他们计较了,因为我现在有三爹,三爹就是我的父亲。
其实,我是很幸运的了。在80年代的农村,得这种病的孩子很多,其中一些因此而离开了人世,而我得以幸存下来,小小年纪的我,也有了一种“活着比什么都好”的幸福感。
在农村很流行一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我的命是母亲和三爹给的,在我生病不省人事的时候,是母亲和三爹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我,到处为我求医问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拼了命地去做。
也许是父母无私的爱感动了老天,上苍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同样遇到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每次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想起儿时的这场大病,想起我受苦受难的三爹和母亲,从而倍增了前进的勇气。
这些事改变了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重塑了我的思维,让我的灵魂在一次次的打击和磨砺中变得纯粹完整。同时让我坚信一条战胜不幸的法则,那就是挺一挺,把苦难挺过去就是明亮的未来。
正因为我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不幸和去审视生活,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受到委屈时,我总会对自己说,不幸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当年能够死里逃生,现在这点苦痛算什么。
抱着这样的心态,也让我对人生的得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坦然。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参加工作了,但我总记得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会时常给他们打电话,隔段时间寄些钱回家,有时回想往事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2010年春节我回家一次,现在的乡下已经大变了模样,日子逐渐变好了,村里很多人家都新盖了楼房,家具电器置备得越来越齐全,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今昔对比,我也非常感慨,我知道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它喜欢让你先苦后甜。
人生在世苦难总是如影随形。台湾有一句谚语叫“吃苦就是吃补”,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遭遇各种不幸与打击,只要能够撑过去,将来往往都会有大成就。当他吃苦时,必须激励自己去开发潜能,由此增加心灵的能量,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
对于那些常常吃苦的人来说,可能喜欢憎恨苦难,甚至抱怨说为什么只有我要吃这样的苦头?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有必要重新审视苦难,正是因为这些苦难的存在,才对我们的人生进行着最无情的考验。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