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第五章
-
苏小小最火的时候是在唐代。
苏小小的粉丝档次之高,影响之大,也以唐代诗人为最。不知最早是哪个星探挖掘出来的,反正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是苏小小的粉丝,而且级别是相当的高——骨灰级。
在这些骨灰级粉丝中,有大家熟知的白居易、李贺、刘禹锡、温庭筠等一流诗坛高手,也有在当时小有名气,但不为后世所知的徐铉、殷尧藩等二、三流小文人。他们在苏小小的墓前纷纷发帖顶帖,引发了整个帝国的追捧点击狂潮。
高手毕竟是高手,这些诗人发的帖子文采斐然,既有风景,还有风情。
先看白诗人居易的帖子,是这样写的:“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在白诗人的帖子里,苏小小是一位住在乡村别墅,屋前种满垂柳的天仙妹妹。
这个帖子的精彩之处在于以柳喻美女苏小小,比用花比美女似乎更为别致些。用一句文言文说,就是“乐而不淫”,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多情不滥情,风流不下流。
为什么白居易一见柳树就想起名妓苏小小?此外,白诗人的诗中好像老是与柳树纠结不清,有严重的柳树情结。
这个说来话长了,现在回到我们开篇所讲苏小小“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诗中的职业术语。
先说“章台”。汉代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世遂以章台代指妓院等情色场所。《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而“柳”则是青楼女子的代称。这种意思最早可能来自东汉的《古诗十九首》,这组诗的其二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自苏小小诗中以“柳”自喻身份后,“柳”在后代成为固定的风尘意象,如“章台柳”、“花街柳陌”、“眠花宿柳”等专业词汇。唐代敦煌曲子词里一首《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这人折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这首词是以一位风尘女子口吻写成。她好心地劝告痴迷于自己的客人,不要在自己身上太用情了,职业的恩爱是自己业务的需要,是不能当真的——这是一位有职业道德的风尘工作者。
白诗人以“柳”指苏小小,既暗喻了她的风尘身份,又指出了小小的风姿。曹雪芹形容林黛玉长得美,不是就用了这句“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风吹杨柳,那个摇曳之美,你是可以想象的!
至于刘诗人禹锡的水平比白诗人居易就要差些了,尽管两人在当时名声是不相上下的。这主要在于刘诗人的诗写得有点腻歪,好像两人五百年前曾秀过恩爱一 样,他是这样写的:“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听说一个妓女名字叫小小,不知道哪个男人有资格叫她“亲爱的”。言下之意, 自己有这个资格!
还是人家徐诗人铉的帖子比较庄重。
这徐诗人虽是三流的小文人,但是人家懂得尊重女性:“凭郎暂驻青骢马,此是钱塘小小家。”不造次,不轻浮!创作态度也很严肃,应该置顶精华!
写苏小小最好的是唐代诗人李贺。这个只活了二十七岁的青年,是一位被称为“诗鬼”的天才诗人。看来不仅红颜薄命,才子也多薄命。
在此,强烈推荐他的《苏小小墓》诗歌帖子,写得真是好,可抵上一部微型《聊斋志异》: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