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是原作吗?
-
事实上,受过几年高等教育的神学家都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原著。许多人努力的成果、作为神学辩论中有力工具的“原作”并不存在。人们手上的东西是什么呢?毫无例外都是在基督降生后的4到10世纪形成的副本。这些大约1500种副本是副本的副本,没有一个副本的内容可以和其他副本保持一致。经粗略计算,它们之间存在80000(八万!)多个分歧。在这些所谓的“原作”中,几乎每页都有互相矛盾的内容。从一个副本到另一个副本,里面的段落会被有不同感受的作者进行不同的诠释,最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更改。
另外,这些关于圣经的“原作”中充斥着轻而易举就可以被证明的数以千计的错误。1844年,最著名的“原作”《西乃抄本》以及于公元4世纪完成的《梵蒂冈抄本》在圣凯瑟琳修道院被发现,其中最少有16000(一万六千!)个修正,从中可以追述出7名校对人员。许多地方几经修改,最终被新的“原作”所取代。弗雷德里希•代利奇教授是一位颇具权威的专家,在“原作”里发现了大约3000处拼写错误。[1]如果人们注意到,没有天主教徒和耶稣曾经生活在同一时期,并且没有那个时代的人曾写过他们的所见所闻,那么这些错误就好理解了。公元70年,罗马国王提图斯(大约公元39~81年)摧毁耶路撒冷后,才开始有人对耶稣及其追随者进行记录。天主教徒马可是进行《新约》写作的第一人,不过也是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40年后才开始。基督教神学家认为公元100年内的都“原作”都是被伪造的,他们经常提到,原文被“插入、损坏、毁灭、改善、破坏、删除”。但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并且断章取义并不能改变客观的事实。对此,来自苏黎世的专家罗伯特•克尔博士评论道:[2]
“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相同地方被反复修改,一位校对者将其改成一种意思,马上又被其他校对者改成相反的含义或重新改回来,这取决于涉及的校对者代表哪种权威的观点。总之,个人校对的失误会造成歧义,可是更多的是有计划的修改,这导致了完全无法挽救的原文的混乱。”
每个家里有《圣经》的人都能验证这段言辞激烈的评论。我用一些例子就可以证明:请您分别翻开《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前两本书宣称耶稣是在伯利恒出生的,《马可福音》却断定是拿撒勒。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