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何谓背水一战
-
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韩信曾经背水一战,这实在是一个千古误解!
四年的楚、汉相争,有过许多著名的乃至传奇式的战役,其中韩信平定赵国的战役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应该说,这个战役即使在人类战争史上也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与张耳率领数万人马往东进攻赵国。赵王歇和赵相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汉军必经之路井陉口(太行山八隘之一,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的井陉关)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想凭借有利地形,与汉军决战。张耳和陈余原是非常好的朋友,曾经结为刎颈之交,但后来各为其主,反目成仇。所以,两人对彼此的性格都十分了解。
赵广武君李左车是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他向陈余献计说:“听说韩信渡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现又引军千里来攻打赵国,其锋难以抵挡。俗话说‘千里缺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汉军前来,粮草必在后面。臣愿请三万精兵,从小路断其辎重;君凭借地势,坚守不出。如此,汉军前不能战,后无退路,军无粮草,不出十日,汉军必败。”陈余听后,以仁义之师不用诈谋为由,拒绝采取用李左车之计。
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这的确是一着非常厉害的杀手锏,如果真的采用了这个策略,韩信的处境将是极其危险的。韩信在打败陈余以后,曾经十分恭敬地向李左车请教有关的战事,并虚心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韩信听说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之计,这才放下心来,率领人马直抵距井陉口三十里处扎下大营。半夜时分,韩信开始调兵遣将,他令一将领率两千轻骑,人手一面旗帜,乘夜色从小路隐于井陉口左右。
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见我军撤走,必然要追赶。那时你们就火速占领赵军的城堡,拔掉赵旗,插上我们的汉旗。”安排妥当以后,韩信拔营而进,直逼井陉口。这时,天已微明,韩信又传下命令,激励士气,他叫将士暂以干粮充饥,待今日打败赵军后,再营灶做早饭(“灭此朝食”)。他又派出一将,领精兵一万余人,渡过泜水,背水列阵。
韩信既不给士兵饱食,又背靠河流列阵,这是兵法上所从来没有的,也是兵家之大忌,以常理度之,这种自绝退路的做法,也是不能理解的。
赵国的将领见后,不禁暗自发笑,对韩信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开始怀疑,就是汉军对如此列阵也疑惑不解,但都知韩信向来用兵如神,虽心中不解,也不敢多问。天色已经大亮,韩信与张耳也渡过泜水,准备出战。
韩信对张耳说:“赵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如不见我大将旗鼓,只是看见这一小股军队,是一定不肯应战的。”于是,令人树起大将旗鼓,并与张耳领一支人马,杀向井陉关口。陈余见韩信亲自领兵出战,又见汉军人少,就有恃无恐,下令打开关口,领兵杀出。
两军混战多时,各有死伤,很难分出胜负。显然,如果再打下去,对汉军是十分不利的。韩信也正是利用了敌军的这种心理,想引诱敌人出关。他见时机已到,命令汉军丢弃旗鼓、兵器,缓缓后退。赵军见汉军兵败后退,衣甲器杖丢得各处都是,纷纷争抢,以作为凭据,战后请功求赏。这样一来,留守关上的赵军将士,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战功,也不禁心动,便按捺不住,跃出营门,抢夺汉军所抛弃的物品。
正在这时,一声炮响,埋伏在关口附近的汉军突然杀出,赵军本来留在关上的军队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已经打开了关口,猝不及防,赵军就乱了手脚。汉军很快攻进营寨,杀散赵军,占领了井陉关口,将赵军旗帜拔掉,插上了汉军大旗。
也就在此时,韩信、张耳已引军退入背水阵中。陈余见到这种情形,以为韩信已经没有退路,而自己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兵力来打败汉军,于是,他下令破阵。
此时,汉军的形势的确是非常危急的,前有数倍于己之敌,后有泜水,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打败敌人,只有死路一条。正当汉军不知所措的时候,韩信翻身上马,用剑一指蜂拥而至的赵军,大声对众将士道:“我们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杀败赵军,才有生路,况且赵军的关隘已经被我们拿下,他们的军心已经乱了。”于是,汉军又随韩信、张耳反身杀回,个个拼死向前,至死不退。
这时,天已近午,陈余见一时难破汉军,便下令收军,军队已经十分饥饿,而自己这方又占有主动权,觉得不必在一时间与汉军硬拼,完全可以消耗汉军的锐气,不必急于取胜,反正汉军背靠河水,也逃不了。于是就下令退兵关口,午饭后再同汉军厮杀。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乎常理的。
然而,当赵军退临井陉时,忽见关口上插满了汉军旗帜,才知要塞已被汉军占领,一时军心大乱。这时,后面追兵已到,前面汉军也已杀出。赵军顿时大乱,四处逃散。陈余想控制住混乱局面,虽连斩数人,仍难奏效,只得随败兵退到泜水岸边,又被汉兵围住,最后被杀于乱军之中。
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的经过。
韩信在破赵军、杀陈余以后,又派出一支人马,追斩赵王歇于襄国。随后,领兵跃过井陉关,很快平定了赵国。
背水一战所用的正是兵法上所讲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法,这是一种自绝退路的战术,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将士的求生欲望,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战斗潜力。
然而,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术,非有大智谋而不可用。否则,就会置之死地而后死。
纵观韩信的这次背水一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
一、他是十分主动地采取这一战术的,并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一来,就可以非常从容地安排与此相关的各种策略,使背水一战由被动在实质上转为主动。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马谡在守街亭的战役中用的也是这一战术,但他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战术的。于是,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硬拼。
韩信的背水一战实际上是谋定而后动,与我们今天习惯使用的“背水一战”的意义是根本不同的,倒是与马谡的做法有点儿接近。
所以,韩信的背水一战决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背水一战”,而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奇妙的大智谋。
二、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一个系统的谋略。这不仅表现在夺取敌人的关口上,还表现在他早晨出击,算定敌人必定要在中午退回关口吃午饭,只要自己坚持到中午,敌人见关口被夺,就会不战自乱。另外,韩信是否料到自己以少数兵力对付敌人的优势兵力会失败呢?虽然历史记载的战例没有说,其实我们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来。赵军见韩信背水列阵,已无退路,就觉得不必急于消灭敌人,况且打仗也不是一上午就能解决的事,韩信亲自指挥,以精锐之师、坚定之师与敌人相持到中午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这就做到了知彼知己。
三、韩信这一着其实并非险棋,而是万全之策。为什么呢?他所担忧的并不是与赵军作战,而是赵军据险固守,不出来作战。一旦出了关口,大家就平等了,他还怕你什么陈余。况且,就是韩信埋伏下的军队攻克不了赵军的关口,也足可以从已经出关的陈余的后方攻击,也完全可以把韩信救出来。在自保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计出万全的。
四、韩信的军队是得胜之师,锐气正盛,足可以一当十。韩信所担心的只是被敌人切断粮道,在山区小路上无法进军,旷日持久,消磨了军队的锐气,所希望的就是与敌人速战速决。诱陈余出关,是他的根本目的。只是他所用的方法,一般人觉察不出来罢了。
由此看来,韩信的“背水一战”哪里是什么背水一战,实在是一个厉害到家的陷阱。非有大智谋者不可用也!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