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挑战野外生存极限

  1863年2月底,李秀成才率领大军渡江与前锋会合,正式实施“进北攻南”战略。
  
  曾国藩刚刚放下来的心又一次被悬了起来。
  
  在太平天国的将帅中,曾国藩忌惮的对手有三个人:一个是石达开,一个是陈玉成,还有一个就是李秀成。
  
  李秀成率领主力渡江之后,曾国藩再次陷入焦虑之中,江北防线能挡住太平天国最后的剽悍兵团吗?
  
  陈玉成已经死了,石达开远征在外,只要解决这个剩下的李秀成,太平天国也就指日可灭了!曾国藩在无助中又感到一点兴奋,尽管现在处境艰难,可他仍然决定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地削弱李秀成兵团的实力。
  
  跟随李秀成参加第三次西征的有三十万人,这是一支可怕的精锐之师。跟随他作战的是一个豪华的王爷将领团队:纳王郜永宽、养王吉庆元、纪王黄金爱、武王汪有维、爱王黄崇发、顺王李春发、相王陈潘武、护王陈坤书、顾王吴如孝。
  
  这批王爷中,真正能打的大将,有三个,纳王、护王、顾王。护王陈坤书率部增援前锋部队占领的含山、和州,顾王吴如孝进攻李世忠大营,夺取两浦。吴如孝很快就连番大败李世忠,先后攻占浦口和江浦,不但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也为大军西进提供了战略后方。


  
  李秀成自率大军二十万西进,于3月3日抵达巢县,随后向无为发起攻击,准备打开皖北防线的缺口,然后迅速向西线推进。
  
  李秀成发现无为这个地方并不好打,他知道遇到对手了。
  
  还真遇到对手了——湘军!
  
  说起来这事儿得怪李秀成他自己。早在1862年12月,负责实施“进北攻南”战略的洪春元前锋部队打下江北几座城池和要塞之后,并没有保持气贯长虹的气势继续进攻,反而在皖北停滞不前。因为李秀成前去苏南平叛耽误了进军时机,他率领的主力直到三个月后才前来会师。
  
  如果早在洪春元攻占巢县、和州、含山三城的时候,李秀成迅速率领主力跟进,无为当然早就已经拿下。
  
  而在1863年1月底,李秀成派出的前锋部队就已经被曾国藩派出的零星援军阻挡在运漕河一线,与湘军对峙。现在时间又过去三个月了,离前锋进军江北已经快四个月了。
  
  四个月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力量对比。
  
  曾国藩早就得到情报,得知李秀成这次是要把“奇袭杭州”那套“围魏救赵”打法再版一次,对于这个毫无创意的创意,曾国藩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本着“不可再版”的原则,立志不让李秀成得逞。
  
  曾国藩四处调兵,三个月内,他已经调集了万余湘军开到无为到庐州一线,组织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强攻!
  
  李秀成初攻受挫,决定加强攻击力度。1863年4月24日,李秀成命令太平军在无为城外,修筑了一百多座营垒,将无为团团围住。无为彻底成了一座孤军,陷于太平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粮道被断,通讯中断(绝其文报),如果对无为战事不作为,无为就一定会落入李秀成之手,皖北防线就会被撕开一道口子,到时候太平军长驱直入,湖北将无法收拾。
  
  曾国藩决定从江南抽调湘军,增援无为。
  
  调谁?
  
  都在忙着,没有闲人可调。江南湘军主力,只有鲍超、彭玉麟和曾国荃。鲍超被江南的三支游击队轮番袭扰,无法脱身,那就从曾国荃和彭玉麟那儿抽调吧!
  
  曾国荃手下的彭玉毓和彭玉麟水师一部,接到调令之后,深知此举事关重大,昼夜不停地赶往无为,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无为。
  
  既然无为打不下来,李秀成不想再在路上耗着,因为他的目标是湖北。那走吧!
  
  5月4日,李秀成从无为撤军,北上。
  
  算了!换个地儿打吧!
  
  5月7日,打庐江。
  
  打不下。
  
  再换个地儿!
  
  5月8日,打舒城。
  
  还是打不下。
  
  再换个地儿!
  
  5月11日,打六安。
  
  必须打下六安!屡攻不克的李秀成,下令一定要打下六安。
  
  李秀成倒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攻城能力,而是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才让他决定在此死磕。
  
  六安已经是李秀成攻打的第四座城市了,从打无为算起,太平军已经打了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里,由于劳而无功,攻而不克,太平军没进过一次城,一直是风餐露宿,连个好好睡一觉的地方都没有。
  
  如今的皖北,与当年陈玉成在此经营时候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了。
  
  简单来说,就俩字——灾区。
  
  经过这么多年战火的洗礼,皖北早就残破不堪,老百姓那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李秀成不但筹不到粮,反过来还要用军粮赈济灾民,加上清军在这里执行坚壁清野的非人道政策,皖北到处都是嗷嗷待哺的饥民,完全是一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


  
  几十万人集中在这个“千里有饥民”的悲惨世界,实在是一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再不打进六安,补充一下给养,部队就要喝西北风了。
  
  攻城!
  
  1863年5月12日,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兵分三路三面同时猛攻六安。从理论上来讲,六安并不难打。
  
  六安的防御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城大兵单。偌大的六安城,现有一个像样的战将,只有两名文官,一个是粮台道员曾广翼,一个是知州何家聪。全城兵力就两个营,充其量也就千把号人。
  
  说来也怪,六安竟然打不下来!
  
  太平军甚至曾经把东门附近的城墙已经炸开了二十丈,换算出来应该有六七十米。这个缺口已经够大了,足够一两百太平军并排冲杀进去,这么多人挤也挤进去了。结果让人十分费解,冲到缺口的太平军,还是没能杀进城去,竟然被堵在缺口的清军给打了出来。
  
  这就不好理解了。如果按照人多力量大的理论来说,六安打都不用打,上几万人,每人拆一块砖也得把六安灭了。
  
  但是只有吃饱了,才会精神头,才会有士气,才会有战斗力。而太平军已经饿得七荤八素,所以人再多也是白搭。


  
  两天以后,李秀成又尝试着发动了一次猛攻,结果还是没能打下来。
  
  完了!六安都打不下来,还谈什么进攻湖北?
  
  清军乐得躲在六安城内,吃饱穿暖,以逸待劳,太平军只能在野外露宿,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别说搞什么烧烤,就连稀饭也成了奢侈品。
  
  已经够倒霉的太平军,偏偏又遇到了件更倒霉的事情。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太平军围攻六安期间,老天爷也来捣乱,连日下起了大雨,太平军一夜之间添了不少病号,感冒发烧的一大片。
  
  李秀成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清军在皖北严防死守,只守不攻,援军也在源源不断地向皖北集结,这不明摆着是搞“蘑菇战术”,一门心思要把太平军拖垮?
  
  玩不下去了,撤吧!
  
  李秀成决定撤军东返,他不想让手下将士继续挑战野外生存的极限。
  
  1863年5月19日,李秀成从六安撤退,避开清防线,从北面的寿州绕道而行,于6月2日来到天长县境。
  
  这一路上太平军不得不继续接受残酷的野外生存考验,偌大的皖北到处是一片荒凉,太平军只好挖野菜、剥树皮来充饥,这些“绿色食品”肯定不够一支庞大的军队消耗,有不少将士都饿死在了东返的路上。
  
  进北攻南宣告破产。
  
  回到天长的李秀成,并没有迅速采取下一步行动。
  
  他在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是去天京,还是去苏州?
  
  李鸿章的兵锋已经指向苏州,再不去救,怕是后悔也来不及;可要是去了苏州,天京怎么办?天京被曾国荃威胁,一有风吹草动,洪秀全又会严令他前来救援,到时候又得丢下苏州。
  
  左右为难的李秀成,怪只怪自己没有分身之术,只好先待在天长,一边休整,一边看看情况再说,免得又在路上来来去去瞎折腾,这样的话用不着湘军来打,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完蛋。
  
  除了李秀成自己,最关心他的去向的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洪秀全,一个是曾国藩。
  
  曾国藩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只有两个途径:一是猜测,二是侦察。
  
  当时的小道消息,也是传得最凶的一种,是说李秀成要回到苏南援救苏州。这个说法让李鸿章很紧张,他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急忙以江苏巡抚的名义给已经提拔为浙江巡抚的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让他赶紧攻打天京。而且李鸿章在信中断言,只要曾国荃一打天京,李秀成肯定回不了苏州,因为只要天京吃紧,洪逆(洪秀全)就一定会紧张无比,一紧张就会下旨将李秀成调回天京。

  
  曾国荃早就想打了,机会终于来了!
  
  1863年6月13日,蛰伏已久的曾国荃,向雨花台发动强攻,一举攻占雨花台石城和聚宝门(中华门)外的九座石垒。不出所料,洪秀全果然被吓坏了,赶紧拟好诏书,派人送到天长,命令李秀成火速救驾。
  
  李秀成在天长已经待了十二天,他只所以按兵不动当然有他的苦衷,这支部队的确需要好好喘口气才行。从2月底到6月初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李秀成拖着一支庞大的兵团,从和州、含山、巢县出发,途经无为、庐江、舒城,再到六安、寿州、天长,在皖北兜了一大圈,转战千里,频繁攻城,饥寒交迫,死伤惨重,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
  
  除了部队疲乏行军困难,迷惘也是李秀成滞留天长的一个原因。他早就料到“进北攻南”一定会是一个悲剧。退一万步说,就算打得顺利,也不可能解得了天京之围。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陈玉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天国。洪秀全在再版围魏救赵方案的时候,忽略了这个根本性的漏洞。即便李秀成能顺利打到湖北,谁来打败天京城外的湘军王牌军——曾国荃的吉字营?

  
  除了英勇绝伦的英王陈玉成,太平天国已经没有其他人有能力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李秀成在皖北接受野外生存考验的时候,困难越严重的时候,他就越怀念过去的搭档陈玉成,也就越发清醒地认识到此刻残酷的现实。
  
  洪秀全可以活在回忆里,但是自己不可以,李秀成不得不面对现实。他需要面对的,还有洪秀全的责骂,或者召唤。
  
  预料之中的召唤果然很快不期而至。收到洪秀全的救驾诏书后,李秀成不得不由“进北”变成“攻南”。
  
  李秀成离开天长,率军南下赶到江浦,从九洑州渡江来到天京。带到江北的三十万部队,跟随李秀成回到天京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其余随同北征的将士大都悲惨地死在了过江的途中。
  
  这些勇敢的天国战士们,没有死在安徽漫长的征战途中,反倒在自家门口死于湘军的截杀之中。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