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一再失约的忠王
-
导致陈玉成手头兵力严重不足,致使攻武昌救安庆的战略计划功败垂成的这个人,便是一再失约的忠王李秀成。
早在实施“围魏救赵”作战方案之前,李秀成就已经失约过一次,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东进一月回师西进”约定。接下来,失约专业户李秀成连续两次失约,致使“围魏救赵”这一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第一次失约发生在陈玉成一救安庆期间。
当时一打上海已经结束,嘉兴之围也已经解除,李秀成也回到了苏州,洪秀全命令他率部前去皖北协助陈玉成解救安庆,可是他一再拖延,直到1860年11月才率部从皖南出发。
那时陈玉成正在桐城一带与多隆阿激战,如果李秀成率领苏南精锐前去增援,打通南下安庆的通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甚至还可以围歼多隆部,然后联手攻击曾国荃,还是有望解安庆之围的。
可是李秀成并没有渡江北上,他选择了一条非常奇怪的进军路线——经太平(当涂)、芜湖、繁昌、南陵、石埭,从羊栈岭进入黟县——这是一条南下的路线,正好与北上安庆背道而驰。他不是靠近安庆,而是离安庆越来越远,完全是南辕北辙。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当时曾国藩的湘军大营就设在皖南祁门,进入黟县的李秀成离曾国藩大营只有六十里,不到一天就杀到了,当时曾国藩手头人马不多,只要李秀成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湘军大营就毁了,曾国藩这条小命也悬。当时曾国藩不但写好了遗书,连佩剑都挂到了床头,做好了随时抹脖子的准备。可是接下来的事情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李秀成竟然敷衍了事,随意打了几下就撤走了。
这就令人不解了。要是李秀成能在祁门大闹一场,就算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也不打紧,当时皖南一带还有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黄文金几支部队,加起来有十多万,围起来慢慢打也是好的,至少可以吸引湘军前来援救,减轻陈玉成在安庆的压力。
可是李秀成却放过了这次绝佳的机会,只让曾国藩虚惊了一场。对于李秀成此举,后世解释各不相同。其实真正的原因因为比较隐蔽所以往往被人忽略了,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点。
李秀成此行志不在支援安庆,而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这次西进,不是配合陈玉成解救安庆,而是为了前往江西和湖北扩充自己的兵力。早在李秀成盘踞流连苏南犹豫之际,曾经接待过一批奇怪的来客。来客约有四十余人,他们都是江西和湖北一带准备加入太平天国的义民,这次为的是和李秀成商议前去招兵之事,他们随身还带来了各部义民的申请书。这些义民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德安、随州、义宁、武宁,以及湖北的大冶、兴国、蕲水、蕲州、武昌(县)、江夏、金牛、宝安、埔圻、嘉鱼、通山和通城一带,估计大约有三十余万。面对规模庞大的兵源诱惑,李秀成动心了。自己现在虽然打下了苏南,米谷钱粮堆积如山,可是每打下一座城市,就得留下一批人守卫,这样下来攻占的城市越多,手里的机动兵力就越少,如果能将湖北和江西的这批新兵招回来,以苏福省(太平天国以苏州为中心的行政区)的供给能力,一定能够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
第二,李秀成对洪秀全、洪仁玕、陈玉成解救安庆的方案都不认同,他有自己的军事见解。
李秀成热衷于攻打苏南,热衷于扩充兵力,当然不排除有发展壮大自己势力范围的嫌疑,但也不能忽略李秀成对太平天国全局发展战略以及解救安庆的作战方案都有自己的考虑。
在李秀成看来东线一直要比西线重要,只要解决了苏南和浙江,就能利用这两省的巨大财富与攻打西线的湘军抗衡,到时回头消灭曾国藩易如反掌。这也是他一直对援救安庆消极的根本原因。
而且李秀成对洪仁玕提出的“围魏救赵”、洪秀全提出的“北渡援皖”和陈玉成“正面强攻”都不感冒。他认为是否要全力营救安庆就值得商榷,天国不应该为了一个安庆就让曾国藩牵着鼻子打,这种吃亏的买卖不能做。他主张放弃安庆,撤出主力,然后坐等湘军来攻打皖北其他城市,变被动为主动,与曾国藩打消耗战,一点点地消耗湘军的实力,甚至可以在野战中寻机歼灭湘军,而安庆也可失而复得。退一步讲,就算要救安庆也不是现在这个救法,应该在外围想办法消耗湘军实力,而用不着像斗鸡一样非得一下子就分出高下。总之,他不赞成与湘军硬碰硬,而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战略战术,这也是李秀成一直不愿意直接增援安庆的主要原因。
由于上述两大战略思想的巨大分歧,再加上李秀成精锐基本留在苏南镇守要地,此次随他西进的两三万人基本上是在苏南招的新兵,所以他在皖南一带奉行的是“快速通过,能不打就尽量不打”的战略战术。李秀成心中根本就没有惦记安庆和湘军这回事儿,所以曾国藩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溜掉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秀成放弃攻打祁门后,转而南行,进入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从1860年12月下旬至1861年1月中旬,李秀成率部东躲西藏,从安徽进入江西,又从江西进入浙江,并在常山过年。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李秀成从江西东部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在广信、建昌、抚州、临江、瑞州、南昌六府转悠了一大圈,终于到了兵源所在地赣西地区。1861年6月6日,李秀成开始从江西武宁和义宁杀进湖北,通城、通山、兴国、大冶、武昌(县)、咸宁、蒲圻等地先后落入太平军之手,大量义民纷纷入伍,李秀成部迅速扩充到三十多万,号称五十万。
按说此时李秀成应该具备了攻打武昌的实力,虽然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可是不管怎么说毕竟气势磅礴啊,吓唬一下对手也是好的。然而李秀成还是没有进攻武汉三镇,反而在6月23日将主力撤出武昌县,余部也于7月中旬先后退出咸宁、埔圻、通城、大冶、通山和兴国一带,重新回到江西境内,招齐投身天国的义民之后沿着来时的线路东返。
李秀成对近在咫尺的武昌未放一枪,将“合取湖北,援救安庆”的战略计划视若无物,这是他的第二次失约。
李秀成此举不但遭到洪仁玕的批评,也遭到后人的口诛笔伐,认为他太不识大局,只知一味招兵自大。
这个说法值得探讨一下,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算李秀成以新招之兵冒险攻打武昌,只怕曾国藩也未必会撤回围攻安庆的湘军。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围攻安庆的弟弟曾国荃,再三叮嘱他,无论湖北局面如何糟糕,也不可支援,安庆才是根本,其他地方都不足道(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曾国藩的意图非常明确,安庆才是关键,至于湖北那些地方,长毛要是喜欢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去,只要我们不动,他们折腾起来也没劲,最终还是得回到安庆战场决战!
所以李秀成在湖北的军事行动没能大规模调动湘军,只有成大吉、彭玉麟被调回湖北,而胡林翼本人在7月也回到武昌主持大局,但湘军主力却始终聚集在安庆战场毫无放松的迹象。
李秀成进军湖北之所以能够调动胡林翼,那是因为湖北是胡林翼的防区。曾国藩就不一样了,湖北并不是他的防区,他的防区在江西、江苏和安徽,安庆与湘军前途紧密相连,他岂肯就这样轻易放弃?而湖北只是他的后勤基地之一,就算丢了,他还有湖南和江西,不至于影响安庆大局。
所以李秀成得知陈玉成已经先行撤离湖北,回师安徽自救安庆且屡败于集贤关,而李世贤和刘官芳也分别在乐平和黟县吃了败仗无法西进湖北,便不再攻打武昌,率兵退回江西。
李秀成的苦衷,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原谅。由于李秀成的消极西进,拖延时日,一再失约,陈玉成实施的“正面进攻”和“围魏救赵”两套方案已经先后破产,现在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独自面对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决战。
该来的总会要来的,是该彻底了断的时候了,不是懦夫的就在安庆决一死战吧!陈玉成决定果断放弃“围魏救赵”这个画饼,毅然率师回援安庆。
1861年4月27日,陈玉成率领两万余人,经宿松、桃花铺,取道石牌,杀回安徽战场,避开桐城一带的多隆阿部,从西面插入安庆战场,经过两天的急行军,进抵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他决定从这里撕开湘军这道铜墙铁壁的防线,杀开一条进入安庆的血路!
集贤关是进入安庆的咽喉要地,在这里陈玉成将会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一个比他以往交过手的任何对手都要强大的对手。
太平天国战史上最经典的城市保卫战与主力决战就此正式拉开序幕,两个战神级的将领将在这里一决雌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