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 > 第 2 章 盛世忧思——我们的心灵怎么了
第4节 概述——中国传统道德正遭遇前所未有之挑战之中国人道德走向危机之起源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传统道德始终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巨大的影响力闻名遐迩,这也是中华文明鲜明的民族特性和魅力之所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但是,从这种历史的优越感中走来的中国人,今天却发现:在这个曾经最具道德优越感的古老国度,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却已成为某种日益迫近的危机。
  
  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走向危机始于何时?众说不一。
  
  中国社会至清末民初,社会混乱日甚一日,有学者指出道德危机始于那时。但细究起来,那时的中国人也还大多是念“四书五经”长大、文化血液里还有“仁义礼智信”等文化基因的一代人,当时的士大夫们对当时社会道德日下的指责,存世的记录也仅限于“辄习浮薄,逐末营利,奢侈腐化之风盛极一时”之类的层面上,这绝不是可以与中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现状相比较的一个层面,那时也没有出现“道德危机”四个字,那时叫“道德失范”。
  
  但有一点是说对了,中国自有清一代,至20世纪,已是苟延残喘,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向积贫积弱的中国人讲解了什么叫做“进化论”,中国人在这种关系到民族危急存亡的非常时刻,选择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同时摒弃了“孔先生”和“孟先生”,也就完全抛弃了孔孟儒家学说——其实也就是摒弃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约束,几千年道德规范自此不再是中国人心中的敬畏和信仰。
  
  自那时起,应该说中国人走进了没有了道德“标杆”的“道德真空时代”。
  
  “文革”十年,无疑加剧了中国人对传统的否定和批判,也加剧了中国人内心深处道德体系的崩溃。但毕竟,那还是一个“道德”尚能言之于口、尚能以之为荣、尚能以雷锋为偶像的年代。
  
  中国社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转型期多种道德价值观尤其是以金钱利益为核心的道德观给处于“道德真空状态”的国人以冲击,精神与物质双重“苍白”的国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追求现实中的真金白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于是,渐渐地,“妹妹”们“大胆地往前走”,傍大款,当二奶……但当初那还是少数人的行为。我们尚能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但很不幸的是,在今天,当前社会60岁以下的中国人大多从小没有系统念过“四书五经”,这部分人很难再以中国传统道德为信仰。
  
  那么现在,你还能感叹什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