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我们买的为什么比美国贵? > 第 2 章 公开秘密:“穷”中国的物价高于“富”美国
第4节 一样的电影,不一样的价格

  小东暑假回到中国度假,小时候的几个玩伴约他一起去看电影。虽然到中国之前,小东已经在美国看过首映,但是朋友邀请,不好不去,于是几个人一起来到了电影院。到了购票窗口,朋友拿出一张百元钞票,小东有些不好意思:在美国看首映的时候,票价是7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不到50元,100块正好可以买两张,他以为朋友想替自己买票;于是赶紧说:“还是我自己来吧。”朋友有点困惑地看着他。这时小东才发现中国的首映票价是70元人民币,只能尴尬得满脸通红。
  
  小东怎么也想不通,美国的首映时间早于中国,从文化消费的角度说,美国首映的价格高于中国是必然的。同时,美国人的收入比中国人高很多,电影作为一种非必须的消费品,价格和收入挂钩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为什么中国的首映票价竟然比美国高呢?回家以后,小东又算了一笔账。在美国,一张电影票相当于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400,中国则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20。中国的票价相当于美国的20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是中国人觉得电影就应该是高消费?难道是中国人在电影方面存在一些高消费心理?
  
  调查显示,中国有47.5%的公众认为电影票价过高,超出了自己的日常消费能力;有34.3%的公众认为票价较高,只能偶尔消费;有35%的公众认为票价一般,能够承受。而同时据调查,当票价达到80元时,只有4.8%的观众选择看电影;当票价为30元时,观众人数达15.4%,基本接近各地区引进大片的上座率;在30元至10元之间,观众人数上升到62.7%;而当票价下降到5元时,观众人数接近100%。这些数据很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的电影消费市场现状。高票价把许多人挡在了影院之外,电影这种本应是大众消费的娱乐形式在中国却越来越贵族化。


  
  据国家广电总局提供的数据:1989年电影票价0.25元一张,当年全国票房收入27亿元;2007年电影票房收入33.27亿元,但票价却上涨了将近200倍,据此测算,观众总量反而大幅度下降。即使是广电总局的相关人士也曾明确指出:“这种高票价和低人次的现象是违背电影市场规律的。”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电影票价一涨再涨呢?按照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因为盗版的猖狂肆虐。乍听起来这种说法好像十分有道理,但是细品起来仿佛不太符合逻辑。想在首映之前看到盗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一些电影首映后出现了盗版,可是虚影、嘈杂的声音等等都会严重影响影片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观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是文化市场的动力来源,充分释放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基本立足点。按照世界各国的文化消费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应在4万亿元,但目前只有1万多亿元,文化消费潜力远未释放。
  
  电影只是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北京一项调查显示,就文化演出市场而言,能够接受100元以下票价的人占72%,能够接受100元至400元票价的人占24%,能够接受400元以上票价的人只占4%。根据国际经验,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对文化消费增长的潜在贡献更大。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全国产业大萧条,但是文化消费却增长了。实际上,高收入群体选择的娱乐方式相对更加小众化,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倾向和他们的消费习惯并不相符。但目前国内文化产品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较多,而面向大量低收入群众的则较少。

  
  导演冯小刚和张艺谋曾在政协会议上联名提交提案,希望引起民众对电影消费、文化消费的重视。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票价过高问题,他们表示,电影制作成本很高,而近年来好莱坞式的营销模式导致营销成本过高,更是让电影成本一升再升。这恐怕有些说不通。好莱坞虽然营销成本高,制作成本也不见得比中国低,可美国电影票价还是要比中国便宜。究其原因,电影院线、制片方和发行方“联手”推高价格恐怕才是中国电影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提高票价可能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提高票房,加快电影成本的回收,电影院线也可以快速盈利。但是如此营销,中国的电影观众会越来越少。为了弥补观众的流失,票价只能一涨再涨,反过来观众会越来越少,最后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崩溃。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