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经济景气的定义
-
但是,在我看来,上述的定义都不过是“经济景气变动”(BusinessFluctuations)的定义,绝对不是对经济景气循环的说明。
更严格的定义,我认为可以这样说:所谓经济景气循环,是各种经济活动同时运动而形成的经济景气的各种状态,即恢复、扩大(繁荣)、后退、收缩(萧条)等,未必很精确,但大致有规律地以一定的时间长度周期性地反复再现的现象。
这和一桥大学名誉教授藤野正三郎的定义比较接近。在经济景气循环论的领域里,藤野名誉教授和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筱原三代平一起,开创了许多业绩,他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经济景气循环,就是产品、资金和劳动这三个市场的物价、利率和工资比率这些价格变量的变动率,和产量、资金量和雇佣量这些数量变量的变动率大致同时出现循环性变动的状况。具有稳定在一年以上的规律性。参见藤野正三郎《日本的经济景气循环》,劲草书房,1965年,第5页。
总的来说,藤野名誉教授和我的定义着眼于经济景气循环的规律性(Regularity)和周期性(Periodicity),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前三者的定义,有着根本的不同。
但是,这样定义经济景气循环,还是有不少人反对。因为前面已经介绍过,现在大多数的经济学家把经济景气循环和经济景气变动等而视之,或混合使用,而且并不觉得将其区别开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不可思议的是,将经济景气循环和经济景气变动混淆起来使用的倾向,尤其在英美的持货币主义观念的经济学家中,如弗里德曼(M.Friedman)、郝崔(R.E.Hawtrey),还有卢卡斯(R.E.Lucas)等人,表现得格外强烈。
不过,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混淆是在凯恩斯革命所导致的特殊的学术氛围中才得以广泛传播的。关于这一点,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筱原三代平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想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大多数人似乎越来越觉得比较规律的‘经济景气循环’战后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变动’。德语里有Konjunktur一词,意思是‘上上下下’,也正是‘变动’(Fluctuations)的意思。也就是说,战后,由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强力干预,经济受到大力管制,因此这种‘修正资本主义’经济甚至‘混合经济’是不可能再有古典式有规律的循环变动了。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战后派的经济学家一直受到凯恩斯经济学的强烈影响,往往过于相信政府的能力,所以才逐渐形成了否定循环的观念。”参见筱原三代平《现代经济学再入门》,国元书房,1978年,第85页。
由此可见,战后的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一样,否定了经济景气循环原本的意义,同时通过改变词义,把经济景气循环当成表示经济景气波动的术语来使用,从而使经济景气循环变得有名而无实了。
不过,无须莱昂夫伍德(A.Leijonhuvud)提醒,明眼人就应该看出,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和凯恩斯(J.M.Keynes)本人的观点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认真阅读下面介绍凯恩斯的文章,就会发现,凯恩斯主义者及其他人的“经济景气变动论”和凯恩斯的“经济景气循环论”有很大差别。
凯恩斯在《通论》第22章《关于经济景气循环的备忘录》中——在我看来,这大概是读的人最少的章节了——是这样说的:
“我们不认为,由循环运动引起的上升及下降将永久地在一个方向上持续下去,也不认为它最终只会走向反方向。我们认为,在上升及下降运动的时间上的持续过程中,存在一些我们可以认知的规律性。”J.M.Keynes,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London:Macmillan,1936,p.314.盐野谷九十九译《通论》,东洋经济新报社,1941年,第354页。
凯恩斯的这些话非常清晰明了,不需要任何解释。凯恩斯在这里充分注意到,经济景气循环时间上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是确凿无疑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