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创业要在“变”与“守”中找到平衡
-
提到创业,创业者提及最多的就是坚持。但是创业不是在做科研,没有太多时间去得出一个肯定靠谱的结论,而且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判断得很清楚,更多的时候创业者是在尝试做一些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就是所谓的试错。所以转型在创业路上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看来,坚持和变化似乎变得矛盾了。
赖杰认为坚持和转变并不矛盾,关键是看怎么去定义坚持。创业者坚持的是梦想还是事情,是要把公司做下去还是对业务的执着,这就是两者的根本的差异所在。
树熊在建立之初,赖杰的想法很简单。在中国线下的实体商店商铺可以查得出名字的就有一千万家左右,他想做的就是让这一千万家商户能够用互联网产品和技术武装起来,实现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所以一开始他做的包括Wi-Fi、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等事情都在为商家提供这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树熊的产品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
第一代产品集中解决Wi-Fi的问题,包括商用Wi-Fi硬件的标准、云端平台、后期的维护,建立起一整套的机制。第二代产品则是强化用户体系,持续沉淀消费者数据。这个阶段商家可以看到具体的数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属性,产品提供用户画像。现在的第三代产品可以把数据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行为,可以直接发出行为去影响消费者,达到智能推送,并且为智能推送制定规则。同时产品可以掌握消费路径,根据用户行为推送信息,提高每一条的转化率。
在不同阶段,树熊提供的产品所表现出的价值是有差异的,但是公司发展始终沿着一条主线。树熊认为服务商家最终还是要服务消费者,只有把消费者服务好了对商家才有价值,如果脱离消费者去谈商家服务就没有任何价值。树熊在最初的业务体系中缺少这一环,除了提供更好的Wi-Fi体验外,还没有为消费者产生更大的附加价值。树熊会继续努力,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数据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树熊在收费模式上也做过很多改变,在尝试过很多收费模式之后他发现大家认知里面还是花钱买设备。开始时赖杰免费为商家提供硬件设备,收取软件服务费,但是商家比较难理解。对于虚拟的产品,大家不容易理解其价值,比如大家愿意花几千元买手机,却不愿意花几元钱在应用市场里买软件,这是消费理念问题,所以赖杰改变方法,以硬件为载体销售软件,让客户看得见摸得着,消除了很多客户的疑问。
在变化和坚持中,创业者创造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不应该因为今天没钱买“奶粉”就饿死或者说是因为上学考了个零分就退学。赖杰身边有很多人项目失败了就要放弃。赖杰坚信创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以轻浮或者浮躁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肯定会失败。做项目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管在哪个公司失败都是占多数的。创业者坚持的是做一个公司,做的是真正的事业,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的决心。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有的人就累了,想要放下担子,比如转了卖了。就像炒股,今天看到手里这支股票涨了,到底是趁机卖掉还是愿意像巴菲特一样用50年的时间去投资这只股票?两种选择完全不同。两个选项选哪个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一旦选择就要用一生的担当去承受这些东西。只有这样的责任感和担当,才有可能创造出一家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公司。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