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7节 互联网的浪潮下,要“抓住”大数据

最初的产品从研发到上线,赖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整个部分全都由赖杰一人“包办”——这也是迫于公司刚起步没有资金支持之下的无奈选择。在创业之初,处于资金紧缺窘境下的赖杰不敢迈太大的步子,凡事都是想尽办法以最低的成本来检验产品的市场反应。一开始,赖杰把能够实现简单功能的产品先放到线下几个店铺里面做测试。这些产品能实现的功能是,客户一连上Wi-Fi之后,手机页面上就能展示卖家的信息。与此同时,客户通过手机号码登录就会留下一条信息,这些数据通过后台的处理直接储存到云端。产品推广测试没多久,赖杰发现产品的市场反应不错,有着巨大的空间。在有了底气之后,赖杰开始真正地组建技术团队,开始了他的“线下商业大数据”生意。

一、数据的用处:精准营销

赖杰选择把Wi-Fi作为线上线下的连接手段。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贴心的服务,但对商家来说获得的却是消费者数据。消费者通过类似于身份认证的方式获得Wi-Fi使用权,不同的认证方式留下不同的信息,有的是手机号,有的是微信、微博号,还有的是支付宝账号。这些信息都是消费者消费的真实数据,树熊在后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深度的处理,转化为行为描述,再把数据放到云端。后台根据位置和行为数据分析判断消费者的活动区域和行为偏好,帮助商家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营销策略。赖杰认为根据数据提供更个性和更友好的消费者服务是未来营销的趋势,传统的营销方式仍然喜欢狂轰滥炸,而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营销变得“友好”和高效。

二、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

2013年,O2O开始热起来。离开阿里不到一年的时间,赖杰又和它撞到了一起——阿里开始切入线下市场,淘点点和支付宝变成了线下的主力军。在双方都看到了线下的市场情况下,赖杰选择接受阿里的投资,树熊希望借助阿里强大的电商平台数据作为自己的支撑。

支付宝的数据无疑对树熊的后台数据起到巨大的补充作用。但是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树熊前期要做的就是储备。这就需要先将传统行业的大数据“抓”过来。前期做数据就跟学知识一样,多数学习者并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只是机械地为学而学,但是在商业中学习要为用而学,要真正掌握的是对于商业应用有价值的东西,这对看重实用性的数据尤为重要。

在有了一定的数据资源积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发展出真正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作为支撑,或者没有拿出能够解决客户问题的数据产品和应用,再多的数据也只是一堆无用的符号。数据好比一种能源,就像煤炭一样大家可能觉得越多越好,但是一堆煤放在家里你却不能用或者用不完,那它除了占空间就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懂得用煤烧饭或者把煤进行深加工提炼成油的人,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如果作为创业小公司,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只是盲目地去生产数据,无疑就是在自己家里堆煤。

三、真正有用的数据不会涉及隐私

创业者在获取和运用数据时也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有克制。从微观个人数据到宏观经济数据之间有很多刻度,每个刻度的数据分别有不同的应用,并不是越细越好,个人隐私数据其实没有什么商用价值,真正想把数据用好的公司不会违背商业道德,更加不会挑战法律界线。对于某些商家来说,希望知道得越多越好,就像填写会员表一样,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商家本人也搞不清楚,所以就会让顾客全部填写,但是想清楚用途的人不会让顾客填写这么多,因为没人喜欢把个人的信息分享给陌生人。数据运用的核心是,不要贪大求全,不要逾越边界。

赖杰把树熊的业务比喻成经营一个“池塘”。池塘里种藕养鱼,池塘的价值就是通过里面的藕和鱼体现出来的,而藕和鱼又是由池塘的广度和深度来决定的。目前树熊的用户约有一亿人,相当于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五分之一,这个用户规模就是树熊“池塘”的广度,深度则表现为有效的数据价值。当两者都越来越好时,作为藕和鱼的商业产品和服务就能生长得更好。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