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理清商业模式再创业
-
2009年,赖杰进入阿里工作。从淘宝商户平台到卖家中心再到营销数据,赖杰的工作内容“变了又变”,但身处其中的赖杰却发现这些业务的核心都是一致的——满足商家和消费者需求。在走访过很多线下卖家之后赖杰发现,2010年之前的淘宝商家大都是一些“姐妹店”或者“夫妻店”,这些店在淘宝开放和相对公平的环境之下,凭借着自己的创意和努力,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是,步入2012年之后,消费市场迎来大变革——消费者对消费品质发出更高的要求,消费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主打品牌的天猫正是借着这样的势头实现了快速发展,随后,电商资源逐渐倾斜,“草根”开店变得越来越困难。
奋战阿里四年,赖杰对淘宝的运作模式和商业逻辑早已烂熟于心。在预感到时机成熟之后,2012年,赖杰决定离开阿里,拉上华璐坷、易有权几个小伙伴自己创业。
在对市场进行分析时,赖杰发现,线上市场已经被以阿里为首的电商巨头瓜分得所剩无几,但线下市场却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赖杰认为,淘宝商家是中国商人里面接触和应用互联网最早的一群人,他们在电子商务平台激烈竞争的创业过程中快速成长,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商业应用能力都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但是,反观中国线下商家,会发现跟三千年前几乎一样,无非把算盘变成计算器,把两张纸变成表格,经营模式和技术能力几乎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获取和运用数据能力的缺失是他们最明显的短板。
在和线下商家接触的过程中,赖杰惊讶地发现,他们不仅没有获取数据的工具,也没有运用数据的能力——在线上商家都把“流量”视为生命之时,线下商家却连每天有多少用户光顾都无法计数。习惯了线上商家的那套“跟着数据走”的运营思路,赖杰觉得,客户数据对线下商家同样十分重要。只有拥有了数据,线下商家才能了解每天光顾商店的客户人数是多少,经常到店光顾的客户有哪些,他们到店的频率是多大,购买喜好是什么。只有在掌握了这些一手资料之后,商家才能实现精细化运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把生意做得更好。
赖杰转念一想,如果把线上店铺的数据产品和营销工具应用到线下,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市场量级?于是,赖杰将创业方向锁定为为线下商家提供与之相关的服务。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