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物理信息系统
-
德国是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制造业的先行者。德国企图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来超越以美国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尽管这一切看起来很困难,但是德国已经在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1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概念首次被提及。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德国工业4.0战略》,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瞬间被引爆。各国纷纷行动起来,跃跃欲试,因为这对世界强国来说,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国世界说语权得到了空前的增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美国和德国,然而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作为战胜国,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德国正好相反。第三次科技革命由美国主导,使其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德国来说是个引领世界的机会,对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美国在第三次革命中,获利颇丰。世界各国所使用的CPU、操作系统、软件以及云计算等网络平台几乎全部由美国掌控。尤其是美国互联网巨头正在从最顶端的“信息”领域加速向下端的“物理”领域渗透。如,Google进军机器人领域、研发自动驾驶汽车;Amazon进军手机终端业务,开始实施无人驾驶飞机配送商品等。
对于德国制造业来说,那是能对德国制造业的支配地位造成重大打击。所以德国采取
“物理信息系统”竭力阻止信息技术的侵入。德国希望借先进的制造业之力打通占领顶端的信息和数据系统,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智能生产系统。
德国不断的升级“物理信息系统”所控制的“智能工厂”,以促使它成为具备像人一样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这一想法最终得以实现,那么美国的信息技术只不过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环节。
其实,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这样表述工业4.0: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通过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把设备、产品、原材料联系起来,使得不同的产品与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尽管西门子公司的表述如此短,但其包括了物理、信息这两项关键字,一个连接现实世界,一个连接虚拟世界。
在此背景下,德国的工业4.0上升级国家级层面,总理默克尔亲自出面为其助威。德国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德国希望在世界上继续保持工业强国地位。对于工业4.0,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数字化生产对德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德国有可能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对于这次革命,默克尔信心满满,她希望德国能成为工业4.0标准的制定者,立足欧洲,辐射全球。
在一次博览会上,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展出了一套工业4.0应用场景下的设备,这台设备可以实现现实设备同虚拟设备的连接,进而节省设计时间及安装调试时间。而德国软件公司SAP则展示了一套工业4.0场景下的模板。当一个产品模板被放到生产线上的时候,产品模板就被放置了一个小型芯片,芯片记录着用户具体的需求信息。通过芯片和生产设备之间的数字化交流,最终产品通过一道道工序后被生产成用户订制的个性化产品。
德国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推行工业4.0呢?因为工业4.0带来的利益可能前所未有。我们归纳出四大核心要点,内容如图3-1所示:
1.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工业4.0时代,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特殊需求,在设计、配置、订购、规划、制造和运作等环节进行满足。同时还可以在实现小批量甚至一件生产的情况下,获得盈利。
2.灵活性、动态性
工业4.0时代,根据质量、时间、风险、价格和生态友好性等,进行动态配置,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微调”。这使得生产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如果出现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在这里很快就能够得以动态解决。
3.快速获得最优解
工业4.0时代,也是速度制胜的时代。如果希望在全球巿场上抢占一定的市场,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显得十分重要。工业4.0时代,可以实现实时透明的验证,并且对障碍做出更为灵活的反应,最终实现全局优化。
4.资源生产率和利用效率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输出决定的资源利用效率。任何企业去企图比竞争对手成本低一半,而利润比对多一半,在这里完全可以实现。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想购买一辆汽车。只需拿出手机,打开APP应用,输入你的定制化要求,然后你就在家等着收货就成。因为“智能工厂”自动为你安排生产、组装、配送等各个环节。如果你家里的冰箱牛奶很少,冰箱会自动向“智能工厂”发送送奶信息,“智能工厂”则针对你的喜好定制生产牛奶。这就是德国“智能工厂”需要实现的最简单的工作,当然高难度的案例会在下文中陆续出现。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