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消费、理财两不误

在余额宝风生水起的背后,感到割肉般疼痛的是传统银行,其主导社会资金供求模式和定价机制的地位被动摇,躺着赚大钱的日子渐行渐远。更让银行伤心欲绝的是,本来是存放在银行活期存款里的低成本资金,只用0.35% 的利息,就被余额宝等“宝宝”类平台撬走,转手又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拆借给银行。面对着被搬家的存款,银行束手无策,现在反过来却要支付给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6% 左右甚至更高的同业拆借利息。这也正是银行说“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冲击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安全”,要求“还中国正常的金融秩序, 取缔余额宝”论调的关键所在。

余额宝是不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和“寄生虫”,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事实上,亿万民众存放在银行的低成本存款才是真正的被吸血者,即便是在通货膨胀率远高于存款利率的年份里,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不多,而且购买的金额起点高,股市风险更高,普通民众投资理财渠道并不多,他们被动地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任由银行以高利率贷给国家大中型企业,获取高额利润,而国家大中型企业又凭借垄断权力,把负担转嫁给广大消费者,普通民众始终处于被双重“吸血”的地位。

余额宝的运行机理和其他“宝宝”类理财产品一样,确实不创造价值,并具有“套利”行为,但余额宝发现了利率管制下基金客户凭借巨额资金套利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事实,通过集中“长尾”民众手中的小微资金,获得了与银行议价的权利,吞食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在扣除一部分收益后,再将利润分配给余额宝用户,具有“造福于民、藏富于民”的普惠金融特征。从这点上看,如果余额宝是“吸血鬼”,也不过是把银行以前独家垄断的从实体经济以及广大存款户的“吸血”权利部分夺走了而已。

从本质上而言,一些人之所以对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看不顺眼,其根本原因不过是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分割了传统银行等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始终落后于现实经济,使得金融行业成为一种极为昂贵的资源。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金融暴利,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高成本、低效率的服务,毫无创新意识和竞争力。

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万亿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用金融资产占比、人均金融资产等指标衡量,我国还是一个“小国、弱国”,与国际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美国和日本人均占有金融资产分别是我国的106倍和246倍,而且我国人均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的份额居高不下,占比高达75%。因此,打破金融垄断,发展普惠金融,让亿万民众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在垄断极其森严的金融领域硬是生生划出一个口子,迫使银行业转型,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监管,加强监管!”从余额宝推出的第一天起,新闻媒体、银行和网络上众口一词。其实,余额宝并不缺乏监管,在最初的264天里,共有43次监管,平均每6天就有一次监管。监管形式包括备案汇报、来人现场调研、专员现场检查等多种。2014 年的“两会”上,人民银行、证监会负责人多次表示:鼓励互联网金融,不会取缔余额宝。《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至此,质疑之声才渐趋平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余额宝信托支付宝平台呈爆发式增长,1 元起购的“碎片式”零钱理财,其“自动理财”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唤醒了全民的理财意识,为众多从来没有接触过基金或从来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理财的低收入群体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的理财工具,通过余额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许多人认识了基金,懂得了互联网理财。他们发现钱放在余额宝里,不仅购物方便,而且还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从此,互联网金融理财迅速进入普及期,余额宝成为低收入群体和众多“月光族”理财的主流产品,被誉为“穷人的理财神器”。

毋庸置疑,最大受益者还是余额宝的广大用户。余额宝突破了传统金融低效率、高成本和高门槛的弊端,最低1 元起购,采用基金直销方式减少中间费用,手续操作简便。用户只要轻点鼠标,将资金转入自己的余额宝虚拟账户,经确认后,次日开始享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10 倍以上收益, 而且收益每天会自动转入,可供随时查看。而且,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 余额宝用户可以用余额宝随时进行购物消费。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留足必要的硬性支出后,将其他短期内不用,甚至准备用于生活消费的资金转入余额宝账户,能实现消费、理财两不误。尽管产生的收益并不是很多,但养成自觉理财的习惯更重要。截至2014 年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增加到1.85 亿人,人均持有余额3133 元。自上线以来, 累计为用户创造收益257.94 亿元,其中2014 年创造收益240 亿元,平均每户赢利139 元。

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是自2月份降息后,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降低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伴随降息的二度来临,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走势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对偏好银行理财产品的用户来说,降息并不是好消息。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拉动消费、激活股市,降低贷款利率是为了刺激生产、重振楼市。

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影响逐渐扩大,促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涌入市场,资金市场紧张局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投资、理财端的收益率将收窄,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收益下跌之势不可阻挡。存款一族遭受的损失最大,如果想跑赢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谨慎选择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更为迫切重要,需要认真筹划。否则,自身利益将受到不可避免的损失。

(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滑。此次央行降息,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但同时又规定将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如果银行选择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存款收益只是略有下降,幅度很小。

以一年期整存整取为例,降息前基准利率为2.5%,上浮30%为3.25%。降息后,基准利率为2.25%,上浮30%为2.925%,上浮50%将达3.375%。如果银行选择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存款获得的收益将反超此轮降息前。但如果银行不会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定价水平和定价能力,那偏好存款理财的用户,定期存款就要货比三家,选择利率浮动高的。如遇有某家银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果断选择。

(2)“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长期下行。因为余额宝以及其他“宝宝” 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资金使用的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黏性,所以短期内收益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从长期走势上分析,持续下滑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以前把资金全部存放在“宝宝”类理财产品里的用户, 需要考察其他种类的理财产品,选择合理配置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在各类理财产品的比例中,可适当提高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占有比例,锁定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打算长期投资,资金配置应为短期或开放性的理财产品,以便需要时灵活调度。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