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走出马太效应的误区
-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对于那些已经获得相当荣誉的科学家,总是不吝给予更多的荣誉和关注。与此相反的是,对于那些还没有成名的科学家,社会却迟迟不愿承认他们的贡献与成绩。
1968年,莫顿根据《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正式提出了马太效应。简单地说,所谓马太效应无外乎就是荣耀者愈加荣耀,卑微者愈加卑微。表现在人们的经济状况方面,也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马太效应不只存在于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而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尤其在社会低层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较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社会里更是如此。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呢?其实,这既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复杂的经济问题,仅仅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数学问题。
为便于问题讨论,这里假设所有的收益都是稳定的定值,也不考虑物价、财务杠杆等因素,假如年化收益率是10%,A、B两人手中分别持有资金10万元和10元,用目前的生活标准来衡量,A是富人,B是穷人。再假设两人的工薪收入、辛勤程度基本相同。那么10 年后,A 手中的资金已经增加到11 万元,而B 仍然是两手空空。A 越来越富,B 相对于A 来说,穷困程度加深。
事实上,这样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仅是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每个人必须清楚,在任何商业社会,贫富分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才不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分化,在全民“月薪36 元、凭票购物、按行政级别享受福利待遇”的年代,只存在差距,不存在分化。
然而,人们一旦走出以生存为终极目标的体制,进入市场经济体系, 这种分化自然就会出现。在崇尚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一切商业活动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的,而人的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资本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聚敛多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满足。于是,财富就从大多数人手中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从而形成了马太效应。
如果再循着马太效应深究下去,还会发现更多不成文、更有趣的经济现象,富人赚钱更容易,而穷人赚钱更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资本的神奇力量,资本可以让财富发生裂变、转移。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资金并不就是资本,资金与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资金再多,如果只是放在储藏柜里,不能带来任何东西。但大量资金一旦进入生产、消费领域,变成能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瞬间就变得无所不能了——雇用劳动力、添置机器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增加财富。
如今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穷人更穷,而是富人的资产呈爆炸式增长。穷人之所以穷,与缺乏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很大关系。靠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所剩无几,手中没有积蓄,即便碰上赚钱机遇,也因为经济能力不足而把握不住。即便在看似公平的股市、楼市的狂潮中,最赚的总是那些手中握有雄厚资本的庄家,而赔本的总是那些资金实力不足的散户。
普通民众的钱通过各种渠道聚集到少数人手里,其结果必然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马太效应是一个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对于行业领先者来说,是一种多种优势的累积,当一个人获得成功之后,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即便在投资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成功者也能轻松获得更多的资源优势,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同行更大的收益,所以领先者为了保住领先优势,往往会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吃掉对手。
马太效应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一方面体现为一种激励作用,它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差距,形成一定的发展势能,吸引和带动处于劣势的人不断去创新、去奋斗,以求赶上或超越同伴,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处境;另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人缺乏足以变强的毅力,丧失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进而自暴自弃,止步不前。
现实生活中,马太效应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底层的民众常常处于弱势地位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在传统金融市场投资领域,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相对较高,一般为10%~20%,期限一般为1~5年,但购买金额的起点动不动就是50万、100万元;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低许多,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8%,但购买金额的起点也多在5万元以上。这些严苛的购买起点限制,等于剥夺了草根阶层民众的投资、理财权利。
当然,贫与富并没有绝对的量化标准,财富的多寡也并不是衡量人生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者不会永远贫穷,富有者也不会世世代代富有。
这里分析讨论马太效应,关注点并不在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上,而是让每位朋友能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给那些不愿甘心居于弱者地位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改变弱者地位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你如何贫穷、生活环境如何恶劣,只要你比别人更努力、更开放、更愿意付出、行动力更强,找对有效的方法,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即使你今天贫穷,明天也一定会比别人富有。反之,如果你比别人更消极、更封闭、更懒惰、行动更少、更不学习, 可想而知,今天你比别人差,明天你会比别人更差。
尽管人们更渴望、更愿意接受一个健康、公平的社会,但马太效应产生的结果往往与这个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造成资源与机会的分配不公, 而机会上的不公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因为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再也难以赢得财富,整个社会因为丧失流动性和活力而形成板结。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马太效应就是社会现象,且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应该破除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让马太效应为我所用,创造财富。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⒈ 想方设法地加强自身的积累
一个人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只有拥有较多的资源,马太效应才会为你服务,你才有可能成为马太效应的受益者。因此,进行必要的自身积累, 有助于自己在这种淘汰式的马太效应中成为优胜者。至于自身积累的方式, 有很多。你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也可以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流中磨炼自身的能力,获取较多的社会资源,当然也可以增加个人资金的积累。当自身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时,对你来说,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就会不攻自破,积极效应也会接踵而来。
⒉ 扩张自我的影响力
这里所说的扩张影响力是指不但要注意纵向的扩张,同时也要兼顾横向的扩张。就是说要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一个行业领域后,首先要熟悉这个行业,吃透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领域形成自己技术上的独有优势,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另外不能将自己局限在这个行业领域,要在马太效应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扩张形成一种规模效应。
⒊ 不断培育自身的良性因素
无论是知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自身积累,还是影响力的自我扩张,都是从量的方面出发的。但在具备量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质的同步提高,这就需要从促进本体的良性发展出发,积累更多的良性因素。
⒋ 不断克服负面因素
负面因素主要是指市场调节的缺陷、分配制度的不完善、政治腐败与公权私用导致的竞争不公平、不民主等。细化到个人,主要要求就是要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主观缺陷、改掉生活中的种种陋习。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讲的自身积累和自我扩张,是建立在正当性与合理性基础之上的,而要想获得这个基础,就需要克服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不是任何主体都可以永久适用于马太效应,即不是任何主体都能够长盛不衰,因为社会必然出现拐点,对于个人或某些企业、行业,他们的境遇还可以通过自我收缩和理性的建构而使自己的马太效应呈良性趋势,长久保持优势,但某一段社会或某一类型的社会却必然由盛而衰,因为社会合力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大家会看到历代王朝尽管都不想灭亡,但最后都逃脱不了被替代的厄运。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