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上章
-
1.家长要明白这不是小事
教育无小事。我们教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把孩子的小行为、小错误、小心理、小脾气、小伎俩当成一回事,总是迁就和宠爱孩子,以至于孩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坏习惯,家长还不知道自己错误在哪里。
不及时应答他人,是对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没有礼貌。在家里,必然影响家庭团结,使得亲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搞好关系。总之,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不到人与人的温暖和真爱,生活难以幸福。
12岁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6岁这个年龄段尤其关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更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当孩子不及时应答自己的时候,尽快纠正过来。
2.让孩子品尝后果
过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所以,让孩子尝尝苦头,要远远胜过对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和进行永无休止的说教。
郝明嘉摆弄着手里的蝴蝶剑的时候,妈妈正在把炒好的菜往餐桌上端。妈妈喊郝明嘉吃饭,郝明嘉正玩在兴头上,没答应妈妈。妈妈走近一点又喊了一声,郝明嘉说:“知道了!”但是人还是没有动。
半个小时后,父母吃完了饭,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郝明嘉还在玩。大约到晚上8点钟的时候,郝明嘉饿了,去冰箱里找吃的。但是冰箱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可吃的熟食。
郝明嘉冲着妈妈嚷:“我没吃饭呢!我饿!”妈妈很严肃地说:“吃饭的时候喊了你几次,你不动!现在饿了,没饭了!以后还这样到点不吃饭,就得饿肚子!”郝明嘉不说话了。
孩子做事情比较随性,预想不到事情的后果,所以会做出一些违背规则的事情。当孩子违背规则的时候,相对低调而严格的惩罚,会让孩子懂得规则是不可以违背的。
3.行动上不迁就孩子
我们喊孩子,孩子不答应,不要走到孩子面前和孩子说话,更不要对着孩子笑。这样容易减家长的威风,长孩子的气势。你喊孩子,孩子不答应,就把想说的话放一放,保持沉默。过一会儿,孩子一定会凑上来,问你:“妈妈,刚才你喊我做什么?”你只需回答:“不想跟你说了!”
家长越不说,孩子越好奇,越想知道,下次他就会注意。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家长板起面孔,不理睬孩子,孩子会因为家长的生气而害怕,下次就不敢这样做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